市城市更新局局长杨承志开讲城市更新与建设美丽广州

29.05.2018  09:58

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举办的羊城学堂“新时代新作为”系列讲座日前进入第四讲,市城市更新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承志以《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建设美丽广州》为题,谈广州城市更新建设的继往开来:抓住创新要素而不断更新自我,让城市生命体汲取源源不绝的新活力,惠及民生、面向世界。

追溯源头:

改革开放催生“三旧”改造

如果说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更新的目标,那认清存在的问题,则是提出对策的必要基础。杨承志回顾说,当中国城市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飞速发展,大众感到更多的是“十面霾伏”成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湛蓝的天空成了稀缺资源,地方历史街区的特色文化面临快速消失的风险,我们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更是日益紧张。

放眼广州的城市改造,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GDP增长了50倍以上,发展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市区内留下了大量“三旧”地区。这些地区人居环境差、产业经济落后,与城市发展格格不入,在治安、消防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隐患。比如城中村的“握手楼”,如果发生火灾连消防车也进不去,亟须改造。杨承志表示,以民众的需求为导向的“三旧”改造——旧村庄、旧城镇、旧厂房改造——因此成为广州乃至广东特有的城建模式。

探索与实践:

城市更新的民生与竞争力导向

依靠用地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杨承志表示,从空间资源约束的角度出发,广州城市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用地,实现内涵提升。在增加土地出产率的同时,广州还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他以“退二进三”为例,广州已关停搬迁147家企业,“未来几年还将有295家企业搬迁出市区”,预计可腾出4300公顷土地用来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旧厂房里取代原有产业工人的是设计师、艺术家。”杨承志介绍,广州红专厂(鹰金钱老厂房)这样的园区如今已有30多个,主要分布在荔湾、海珠、天河、白云等中心区,占地2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00万平方米,每年实现产值120亿元。

以城市竞争为需求导向,广州市城市更新局于2015年2月28日挂牌成立,是全国内地首个市级城市更新机构,标志着城市更新改造工作从临时工作成为常态工作。

城市的未来:

斩违建根基续历史文脉

杨承志介绍,为最大限度地延续历史文脉,广州市规定了3条线:“绝对保护线”内,不拆、原状维修,传承历史文化风貌;“重点保护线”内,没有多少文物的,但有历史风貌仍在的,只能按“修旧如旧、建新如故”原则进行改造;“更新改造线”内,危破房必须改造,建筑可实施成片拆除改造。而对一般旧城区,则以“”为主要改造手法,在综合考虑环境承载力、配套设施饱和度等因素下,合理提高土地开发强度,释放土地资源。

以前耕地,现在耕屋。”杨承志说,这是不少广州城中村居民的口头禅。据了解,广州的旧村违建现象一度比较普遍,给旧村改造带来很大困难。村民抢建房子看重的不是补偿,而是房租。但广州市推行的旧村改造政策,不仅没有诱发村民抢建风潮,而且凡是进行改造的旧村,都彻底断了违建的根。“广州近10年每年都要拆除一定数量的违建,但猎德村、裕安围村、黄埔村等改造后,不再有违法建设,因为已经没有违建的土壤。”杨承志说。

琶洲村的“国际范

针对市民听众对老旧小区微改造与传统穿衣戴帽的区分不明,杨承志打了一个比方:后者主要重“面子”,前者兼顾“面子”与“里子”,即更注重文化内涵彰显、历史风貌传承等内在美。

紧邻国际会展中心的琶洲村,通过改造,已建设成为商贸与休闲汇集的会展东翼、品质与文化兼具的国际高端城区,“呈现‘广州曼哈顿’的理想效果”。杨承志说,琶洲村各项改造指标将达到“一降四升”,即建筑密度由62%下降到18%、绿地率由4%提升到46%、市政用地由2%增加到16%、公建配套面积比例由0.8%增加到6%,释放面积超过800亩的建设用地。

温国辉调研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
温国辉调研并召开会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广州政府
市国规委:广州未来应定位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门户
大洋网讯 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举办的羊城学堂“新广东大洋网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