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让世界越来越美好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在大会的「互联网文化与传播」分论坛「中美大学生论坛」发表演讲,表示「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播效率更高,也让越来越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发掘出来,他们可以进行更好的交流,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以下为张一鸣演讲全文:
各位朋友下午好,其实我从大学毕业已经有些年头了,但刚刚跟中美好多位大学生交流,感觉像是重新回到校园。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关于技术与文化传播,大家都知道,文化传播是一个很热的概念。但我的习惯是,每次想到一个问题的时候,都希望准确了解这个概念的定义,所以我有个习惯,先查下文化传播怎么定义。
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是指人类文化由原地向外辐射传播,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个社会群体扩散的过程。
我是程序员出身,从技术角度来理解的话,文化传播本质就是信息流动。考察技术和文化传播,早期是没有关系的,我觉得主要靠人,一是贸易,另一个是战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贡献。
大家都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而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大概在公元八世纪,印度有一位叫勘克的数学家携带着有数字的书籍和天文图表,随着商人的驼群来到了当时阿拉伯的首都巴格达。
这时,中国的造纸术正好传入阿拉伯,于是他的书籍很快被翻译成了各种阿拉伯文,并在阿拉伯半岛流传开来,阿拉伯数字也随之传播,随着东西方的商业往来,到公元十二世纪左右,又随着阿拉伯商人传入到欧洲。欧洲人很喜欢这套简便、简洁的标记数字的方法,就把这套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这是一个历史造成的误会,但他是一个由商业传递信息带来文化传播的例子。
我们可以看到,从八世纪发明阿拉伯数字,到十二世纪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中间整整花了四个世纪,可见,由人来传播文化多么慢。
另外一个,是战争的例子,大概在公元前300多年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把西亚的文明带到了土耳其赛博如斯,赛博如斯就把西亚的理性文明扩散到了全球更多的地方。当然,也有和平的例子,在中国明朝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郑和下西洋,远洋到太平洋、印度洋,拜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是进行了文化的传播。每次下西洋也是历时数年。文化随着这个人流来传播,再通过机器传播,这个速度是很慢的,这个效率是有限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播的介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捷。最早的传播方式可能是这种公告、墙贴,它的传播距离只有几十米,可能只影响一个村,可能现在在一些农村还是有。大概在400多年前,报刊杂志出现了,第一份报纸出现在欧洲,在国家的边境之间,刊载一些边境的货物信息,为商业服务,先从商品信息开始,报纸有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的主要介质。相比这个墙贴公告,报纸有个特点,有了快递之后,传播的范围就能广很多,特别是有了无线电之后,就有可能全国性的报纸,一个报纸在全国各地多处印刷,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成为可能。
广播更是如此。无线电的出现,第一次实现了远距离、低成本的信息传播,随着无线电的出现,也带来了很多流行文化的改变。
电视机的出现又有了一些变化,导致了多媒体信息的出现,而原来无线电台只能传输声音。
当互联网,就是我们今天主要谈论的互联网出现,让信息传播有更大的变化。一,它能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不仅是文字、图片,还包括 视频 ;其次,它是双向传播的,不仅信息能单向传播,读者也能把他的评论、他的兴趣爱好,他的思想返回到创作者那端,读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又更进了一步,移动互联网设备是随人携带,它随身随地能够实现个性化,能够实现最实时。更重要的是信息的爆炸,无线互联网的出现,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个性化成为了可能,当然也成为了一个需求,因为信息在海量爆炸,手机的屏幕在变小。
技术促进文化传播,刚刚我举了一些介质的例子,它总体上来说起了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是数据越来越快,刚刚我说的那些介质,它在信息的传播的效率上越来越快。
《伟大的博弈》这本书提到,在电磁波出现之前,在美国东西海岸两岸这个股票市场价格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价格不一样呢?因为他们价格不能在当天内完成交换。在这个时代,智能手机的出现,大大地消除了这个信息的鸿沟,加快了信息的流通速度。
如果我们拿一个符合测算的信息流动的速度,可能在古代,一个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传到欧洲需要四个世纪,那么现在新兴的文化概念只需要可能几天就能传播到全球了。
从容量上来说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主题,越来越多的题材被创作出来,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创作的门坎越来越低。认知盈余,我们知道一直都有,但是由于创作的门坎变低,越来越多的内容被创作出来。
我在2011年开始创业的时候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让智能手机设备人手一部,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智能的终端设备。在2011年这一年,在中国,2011年的手机出的量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从个性化的需求来说,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屏幕变小了,但使用时长变短了,每次使用只有几分钟,但信息还是那么多,那么就让个性化成为需求。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也越来越发达,从技术上让个性化推荐也成为了可能。
所以,我在2012年初就创立了《今日头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达到的累积下载用户超过3.5亿,每天的日活跃使用用户超过3500万,我们不仅成为信息的分发平台,也成为一个数据创作平台。我们每天有75%的内容来自《今日头条》的这个创作平台。
有了这个更高的分发效率以后,我还有一个感触就是,人们越来越多地生活在精神世界中,而互联网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前,中国有一个古诗词说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只能跟你的这个邻居在可能几百米,在公里范围内进行交流。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越来越多的小功能内容被产生,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能够进行交流。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中国的一个乐器叫「古筝」,那么全国可能有50万个爱好者,过去的话,在一个城市中的爱好者是非常稀疏的,他没有办法进行交流。有了这个个性化的技术之后,我们就可以把共同兴趣的人把他聚合在一起。那么同样的,我之前遇到一位创作者,他专门创作金庸小说的读后感,写这个金庸迷,他想聚集金庸迷一起讨论。他在我们平台上第一次发布内容之后,当天就获得了几十万的阅读,他也找到了很多很多的金庸爱好者。
所以,我觉得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播效率更高,也让越来越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发掘出来,他们可以进行更好的交流,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这就是我的分享。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