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会还原成时尚的"热心大姐"

30.06.2015  13:47

  广东省总工会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维权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的目标,并具体提出,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职工的意愿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把职工的评价作为检验工会工作的“唯一标准”,真情感受职工疾苦、真诚回应职工呼声、真正解决职工困难。这就需要工会干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真正成为他们的娘家人,还要成为好朋友。

说来容易做来难。我知道,总是有一些工会干部,维权的文章写得很漂亮,但当一位高温下的劳动者站在面前时,就对其身上的汗味避之唯恐不及;总是有一些工会干部,会上讲得十分好听,但当工人有困难找他时,他却让保安把人家拦在门外;甚至还有一些工会干部,他所领导的工会刚刚获得了“优秀职工之家”之类的荣誉,当工人有维权需要时,却公然帮资方出主意想办法……

长期以来,我们一些地方的工会代表职工,仅仅是以符号代表符号。“工会”首先把自己抽象成一个体现正确的政治符号,然后把其代表对象抽象为“职工”这个社会符号。于是履职也是抽象的,只是在蓝图上进行符号演算,像做代数中的方程式一样;演算的结果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不应该这样。“代表”这个词应该是人性化的、形象化的“实动词”,而不是高大上的、文件化的“抽象动词”。

怎样变“抽象动词”为“实动词”呢?首先,要把“职工”看成一个个有血肉、有个性、有爱好、有话说的工人。其次,“工会”要化身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工会人。这实实在在要体现为:没有架子、没有官腔、没有级别。

光这样还不够。还要把“工人”还原为一个个男子、女子、儿女的父母,父母的儿女;甚至是一个瘦高个子儿的电焊工,一个有点胖的制衣女工,老家在四川、到广东打工20年而社保只缴了5年的老张,刚从技校毕业、刚在微信朋友圈晒了自己纹身的阿龙,昨夜加班太晚整了个黑眼圈、有一个很搞怪的网名的娜娜……然后,“工会人”一边呢,要继续在工人的心目中还原为:一位头发花白、面带微笑的阿叔,一位说话幽默、挺会安慰人的暖男型大哥,一位着衣时尚而热心的大姐,一位很有耐心、常常带着厚厚的案卷为工人出庭的律师,一位和自己一起吃盒饭的帅哥……

这样一还原,就不是做代数题,而是以人代表人,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互动和交流还是有血缘的、有感情的。对于工人来说,这不就是找到了娘家人的感觉吗?工会是工人的娘家,工会干部就是工人的娘家人,真的是了!

(编辑:苏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