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前纠纷”: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博弈真相

02.02.2015  18:14

导读

曾碧波没有想过,他创办的“洋码头”刚从赛领基金获得1亿美元的投资后,他一封写给员工的信被公开,他被认为“黑了整个创投圈”。

本报记者 潘沩 上海报道

曾碧波,这位毕业于上海交大少年班、曾为易趣网骨干的创业者,2009年创办海外购物网站“洋码头”,定位为连接海外零售商和中国本土的消费者的海外网购平台。据媒体报道,洋码头2014年的交易额为6.6亿元。

在洋码头完成B轮投资后,曾碧波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涉及对一些VC机构的评价,而这封信却传到创投圈,并引发热议。

就在三个月前,刚刚获得C轮3.5亿美元融资的口袋购物也因为一篇报道,而陷入舆论漩涡,并引发创投圈对红杉资本的声讨。

诸多1999年后成立的知名公司,都曾获得过PE机构的投资,后者与企业的纠纷也屡有发生,但以往闹到台前的,更多是PE机构作为一家企业的外部股东,与企业家之争,即“投后纠纷”,这可归结为一家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

但近期的两起“事件”,却将“纠纷”前置。许多PE投资人,喜欢将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关系,比喻成“婚姻关系”,因为一家PE机构在投资一家企业后,往往会陪这家企业走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创”与“投”,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有利益冲突的一面。

以往的纠纷,仿佛男女结婚后“同床异梦”;这最近两次纠纷,却更像男女恋爱后未修成正果引发的口水战。这背后却隐现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博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