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水务部门投放食蚊鱼灭蚊 专家:系外来入侵物种

15.10.2014  10:02
食蚊鱼

  南都记者从水务部门了解到,为灭蚊,广州向市内河、湖投放了大量食蚊鱼。但有专家指出,食蚊鱼是世界公认的外来入侵物种,会挤占本地生物生存空间,并带来未知危害,向自然水域大量投放前应先做生态风险评估。   

  河、湖、水库都有投放

  全市防蚊灭蚊,水务系统也在行动。根据广州市水务局10日披露的信息,全市水务系统共疏通排水沟渠500多公里,出动消杀人员2  .6万人次,清理沙井11万个,出动车载机1101台。

  除了对供水窨井、下水道、排水检查井、雨水口、河涌范围内的绿化带等清积水、灭蚊,水务部门还在河道沿岸投放食蚊鱼。各区水务部门也在河涌等水域投放了大量食蚊鱼。

  广州本次投放的数量、范围,市水务局并未透露。记者了解到,天河区的天河公园湖、乞巧公园水系、新塘水库、岑村水库及车陂涌、沙河涌等山塘水库、河涌,分别被投放食蚊鱼5.4万尾。

  向河湖投放食蚊鱼来灭蚊,在国内外都不少见,近年来,天津、山东菏泽都有投放食蚊鱼的报道,广州2006年也曾向公园水体投放食蚊鱼。

  不宜放生在自然水域

  食蚊鱼又叫大肚鱼、柳条鱼,个头比人的小拇指小,擅长吃蚊子的幼虫,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作灭蚊用途。

  但它也是著名的外来入侵物种,因与各地本土鱼类进行竞争,破坏生态平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

  在一本科学放生宣传手册里,广州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将食蚊鱼列入“不宜在广州自然水域放生的常见物种”,危害程度与巴西龟、牛蛙、罗非鱼等相当,在广州属于危害程度最大的外来入侵水生动物之一。

  据上述资料,食蚊鱼原产美国东南部、墨西哥及古巴,1935年引入我国,适应力强,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卵胎生,耐温差、低氧及污染环境。

  广州本次投放前是否做过生态风险评估?市水务局并未直接回应,只表示,“投放食蚊鱼是广州市关于做好防控登革热,开展统一灭蚊行动的内容之一”,“食蚊鱼能在水体消灭蚊子幼虫,可有效控制蚊子的滋生。食蚊鱼不会污染环境”。

   食蚊鱼侵害本地生物

  据上述资料,在广州,食蚊鱼已取代了本地的青鳉和弓背青鳉,成为低地水体的优势种,危害到青鳉的生存,甚至影响到当地蛙类、蝾螈等两栖动物。

  2007年,广州水生动植物本底调查中,食蚊鱼在流溪河被发现。2010年暨南大学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广州地区19个人工湖中都发现有食蚊鱼分布,推断这一外来入侵种已遍布广州大小人工湖,来源既有过去灭蚊时投放的,也有通过河涌扩散的。

  维基百科显示,香港、台湾都曾大量引入食蚊鱼以控蚊患,后来发现它们蔓延至境内大部分淡水生境,危及当地原生物种。

  在澳大利亚,食蚊鱼对当地的鱼和青蛙造成了的巨大竞争,例如被认为造成布里斯班附近的亚热带河流中彩虹鱼的绝种。

  实际上,上世纪50年代,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食蚊鱼的入侵问题。目前,全世界都有科学家在研究食蚊鱼,尽管科学界对这种小鱼的行为学、生态病毒学方面知之甚少,但人们已经意识到,它是一种高风险外来入侵种。

  观点

  消杀专家:河涌一般不生伊蚊

  广州一名从事消毒杀虫工作多年的人士说,登革热病毒由伊蚊传播,河涌一般不生伊蚊,而生库蚊。向河涌投放食蚊鱼,并不能有针对性地扼制登革热疫情,但对河涌边居民也有好处,可以减少喜欢在晚上咬人的库蚊。“其实,不一定是食蚊鱼,只要是有鱼类的水里,一般就不会生蚊子。

  对于登革热的防控,该人士再三强调,伊蚊偏爱的是容器型的积水,而不是河湖这种大型的水体,“大型水体不一定百分百不长,但确实很少”,因此,防控措施重点应放在居民家中“翻盆倒罐”。

  有些公众认为,脏乱的水沟、濠涌、工地等助长登革热疫情,是一种误解。比如工地,虽然一些时间不长的较大面积积水可能长伊蚊,但几率不大,重点是杂物堆积形成的许多小积水,里面会生长传播登革热的伊蚊。

  动物专家:食蚊鱼挤走本地特有鱼

  一名水生野生动物专家一听到记者问食蚊鱼,就说“知道啊,那是入侵物种”。

  他说,食蚊鱼在广州的分布已相当广了,它们挤占了浅水小型南方鱼类的生存空间,“基本上,有食蚊鱼的地方,就见不到青鳉、唐鱼的踪影”。唐鱼是广州特有的物种,1988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他认为,放鱼吃蚊子幼虫是很好的思路,但品种不应选外来物种,尤其还是入侵物种,“其实,河里面只要有鱼就不怎么生蚊子了”,像鲮鱼等本土鱼类都能吃掉蚊子幼虫。

  对于投放入侵物种的行为,他表示,目前登革热病毒“大敌当前”,相关部门这么做也是为了尽责,只是“好事做得不够好”,看得出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

  实际上,外来物种入侵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比如亚洲鲤在美国的泛滥,预防、解决的过程很漫长。而在中国,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态危害评估也缺乏一个严格标准。

  生态专家:投放前应做生态评估

  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彭少麟认为,用生物来灭蚊,若投放的是土著物种的话就是很好的办法,但若涉及到外来物种,就要先做生态风险评估,“若是已经投放了,没做评估的话也不能再扩大了”。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实习生 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