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多!朋友圈买卖不受新《消法》保护

11.03.2015  13:35

2014年东莞消费投诉分析发布

微信朋友圈中的买卖,属于一种私下买卖交易行为,是不受新《消法》保护的

东莞时间网讯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马上就要到了。昨日,东莞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14年全年的消费投诉分析。

去年,市消委会及其分会共接待来电、来访、来信咨询投诉约3.58万人(次),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619宗,成功调解3076宗,调解成功率为84.9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400万元。占投诉前五位的类别是:电子电器、网络购物、服装鞋帽、汽车、生活社会服务。按投诉性质来区分,投诉量前五位的是质量、售后服务、合同、假冒、价格。

2015年的消费年主题是:携手共治  畅享消费。东莞市消委会秘书长邓国平说,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美好的消费环境。

山寨机横行成手机消费投诉热点

手机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生活的必备品。其中,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消费的主流,因此手机消费方面的投诉,智能手机的投诉量明显上升。

去年,东莞消委会受理手机投诉406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品牌鱼龙混杂,质量和售后参差不齐。相比而言,知名品牌手机的质量与售后服务相对稳定,新品牌或不知名品牌、山寨品牌投诉率较高。

假冒伪劣的山寨手机投诉量明显上升,宽屏、仿真、价低的特性诱惑忽悠了不少消费者,甚至误信为真。

这类手机当中部分甚至有厂名、厂址,且在电信设备认证网站查到手机串号和许可证号,但却出现证号已被查询上百次、型号不符等情况。去年,“米”类手机投诉相对突出,主要包括假冒小米、傍米类手机(比如鑫米、优米、米兰等)两种情况。

手机消费投诉的另一个热点是,网络、电视等虚拟渠道购机,虚假夸大宣传明显,推销冒牌山寨机多,异地维权难且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