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能源互联网”的三大突破口

18.11.2015  01:30
林霆认为,目前国家电网的格局已经是特高压、骨干网这样的形式,因此中国的能源互联网和美国的还是有差异的。在固废领域,林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们会着重关注危险废弃物。

原标题: 投资“能源互联网”的三大突破口

  金慧瑜

  清洁技术在告别了几年前的乐观和疯狂后,正在回归现实的理性。

  在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看来,任何一个能源技术、环保技术,从开始研发到最后能大规模商用所要花的时间可能比很多其他领域的技术更长,如果投资的时点没把控好,就可能熬不过商用化的过程,半路夭折,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投清洁技术的风投都死掉或者赚不到钱的原因。

   布局锂电储能正当时

  当“能源互联网”作为一个概念被一些投资人看好时,林霆认为,这一领域实际上有几个突破口已经打开:储能、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的技术,这三个细分领域市场都已经足够大。

  作为当下较为主流的储能形式,锂电替代了原先的铅酸电池储能,比起传统的蓄水储能、飞轮等方式,可以较好地在分布式能源中使用。林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一块最近在美国市场起得很快,甚至有一些供不应求。“因为地缘辽阔,以及居住方式、建筑分布方式的原因,分布式能源在美国比较发达,储能需求也比较大,而且美国、欧洲、澳大利亚还有较为明确的补贴政策。

  不过,中国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锂电储能经济性仍然不够。按照当前的成本,做完锂电的储能系统每瓦将近3元,而一般要降到2元以下才是经济的,这也是中国市场还没有起来的主要原因。林霆对记者表示,新的能源技术的发展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一开始成本高,靠补贴,通过补贴把量做起来,量起来后又促进技术发展、降低成本。“太阳能、风能都是经历这样的发展阶段,所以我相信储能也会经历这样的阶段,现在正好是要靠补贴起量的时候,这个时点对投资来说是布局的一个比较好的时点。

  对于能源互联网来说,最理想的状况就是用电方和供电方能够互联互通——想供电了可以直接上网供电,想用电了可以随时买电,而分布式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在中国,完全依赖分布式能源也不太可能。林霆认为,目前国家电网的格局已经是特高压、骨干网这样的形式,因此中国的能源互联网和美国的还是有差异的。

  他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核心就是分布式能源的综合使用。“现在的分布式能源基本上都是单一的能源形式,无论风能、太阳能、天然气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都是单一的能源形式,而每一种单一的新能源形式都有自身的一些弱点,很多时候没法去满足电网平衡的要求,所以将来的分布式能源一定是多重新能源形式的综合使用。比如一个科技园区,有一部分用太阳能、一部分用地热能、天然气发电,来代替原来主要是要依靠城市、热点厂供热供电的方式。”林霆说。

   土壤修复为时过早

  对于环境治理领域来说,大气、固废、水、土壤是几个主要分支。

  对于水领域的投资来说,城市污水、大水务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青域基金会关注高难度工业废水。“这个在‘十二五’的时候国家还没有真正严抓,那个时候还是严抓城市污水。而且整个高难度工业废水的处置、技术、产业链其实也都准备不足,这样的话就是我们产业投资的机会。

  除此以外,林霆还看好污泥这个细分领域。这也是政府在2013年左右才开始严加要求的,原先的污泥几乎不处置,直接拉着填埋掉,当前这种局面将起变化,整个污泥处置的设施、技术都还是不完备的。

  在固废领域,林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们会着重关注危险废弃物。

  “普通的城市废弃物、生活垃圾无非就是填埋、焚烧,我们在里边还会去投一些更加先进的焚烧技术,去除二噁英等等,但是不会去重点关注。重点还是关注固废,因为这个格局还没有形成。”他认为,尽管垃圾焚烧格局相对已经形成,不少上市公司诸如东江环保、格林美、桑德环境也都有布局,但整体来说,市场格局还有空间,而且这个领域有牌照的壁垒。

  而对于此前资本市场热捧的土壤治理和修复领域,林霆表示暂不会投入太多资源和精力。他认为,中国的土壤修复问题比较复杂,投入非常巨大,目前来说很难去找到这么多的钱去投入,基本上要么政府投、要么开发商投。“整个产业在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技术在里面占的比重是比较小的,一个土壤修复的项目里面大多数是土石方工程,往往一个大的土壤修复的工程分包给技术方非常少,大概10%。

  他坦言,这个领域虽然炒得很热,但实际上很难看到有特别大的明星公司冒出来。“每一个五年计划其实关注环境的重点不一样,当国家要在五年计划里配套一系列新规的要求、污染物排放物新规定的要求,同时有配套的资金,这时候可能才是市场比较成熟、适合资本进入的时候。要不然进早了的话,不是拿不到合同,就是拿到合同了没钱收。”林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