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阅兵:这些英模部队可能上场
据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曲睿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中的参阅部队从7大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解放军四总部直属单位抽组。徒步方队是抗日战争中我党领导的英模部队群体所在的现役部队代表。此次阅兵是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在我军抗战史上,曾涌现出无数的英模部队和人物,本期让我们走近几支著名的英模部队,感受他们的不屈英魂。
1943年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该部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4连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数次突围均未成功后决心固守。日伪军集中炮火对4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4连官兵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苦战至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全连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称刘老庄连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棋盘陀主峰上,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晋察冀军区1分区1团7连2排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面对步步紧逼的数百名日伪军,毫不畏惧,先后打退了日军5次冲锋,打死日军50多名,弹尽粮绝之后,他们砸烂枪支,纵身跳下悬崖绝壁。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当场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五壮士的纵身一跃,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呑山河的壮丽诗篇,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幕。
聂荣臻元帅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从此,“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精神便一代代流传下来。
1937年10月,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该部深入日军侧后,设伏于雁门关以南黑石头沟公路西侧高地。18日,在日军运输队进入伏击区后,该部以密集火力进行袭击,共毙伤日军3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21日晨,该部再次设伏于黑石头沟地区。日军由南向北的汽车200余辆和由北向南的汽车数十辆相向而来,当其先头车辆驶入伏击区时,第716团居高临下,以突然而猛烈的火力展开攻击,在毙伤日军一部后撤出战斗。两次伏击战斗,共毙伤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游击战争还有其战役的配合作用,例如:太原北部忻口战役时,雁门关南北游击战,破坏同蒲铁路、平型关汽车路、阳方口汽车路,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是很大的。”
1939年10月下旬起,侵华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北岳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为应对日军扫荡,我三个主力团进至雁宿崖峡谷两侧设伏,全歼来犯日军。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恼羞成怒,亲率第2、第4大队1500余人,沿旧路进行报复性“扫荡”,企图歼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及第120师主力。
起初我以游击支队缠住日军,使敌无法摆脱,又无法求战。阿部规秀经过思索,决心尽快寻找主力决战,不再与八路军的小股部队纠缠。我部发现日军的企图后,决定不再对敌进行小部队骚扰,让他们“平安”地到达黄土岭,准备对其进行包围。待日军完全进入了伏击圈,八路军各部突然发起猛攻,并调用迫击炮,以准确火力袭击敌指挥所,阿部规秀当场毙命。
阿部规秀之死,震惊了日本朝野。《朝日新闻》报道称:“自日军成立以来,中将级将官的牺牲,这是没有先例的。”
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团长陈锡联奉师长刘伯承的命令,率部进抵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
19日夜,夜袭阳明堡战斗打响。第3营直袭机场。在当地群众协助下偷渡滹沱河,以第9连警戒阳明堡方向可能来援的日军,以第10、第11连和机枪连组成突击队,以第12连作预备队。突击队从东西两侧隐蔽进入机场,当进到距飞机约30米时,被日军哨兵发觉。突击队当即发起攻击,一部迎战日军警卫分队,一部迅速扑向机群,用机关枪、手榴弹向飞机猛烈袭击,顿时燃起熊熊火焰。经1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毁伤飞机24架,摧毁了忻口日军重要的空中支援力量,减弱了它的攻势,首创了步兵打飞机的光辉战例。
1943年1月,为粉碎日伪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所在部队奉命深入敌后作战。在奔袭日军鲁南的兵站基地郯城战斗中,第8连担任突击队,冒着日伪军密集的火力封锁,奋勇登城,首先突破城垣占领南门,使后续部队得以迅速攻入城内,全歼日伪守军,首创山东敌后攻城范例。同年8月,山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授予该连“郯城战斗模范连”称号。1945年,该连在攻克相州、解放胶县(今胶州市)和诸城(今诸城市)的战斗中,战绩卓著,缴获火炮11门、轻机枪43挺、长短枪千余支。
延安新华社对此次胜利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我115师驻滨海、沂蒙各部连日袭击日寇,并一举攻克郯城,予敌‘蚕食’以重大打击,实为1943年伟大胜利之第一击。”
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奋起反抗,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在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与优势装备之敌浴血奋战、周旋苦斗,进行了长达14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开辟了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
自“9·18”事变到1937年9月的6年间,侵占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共死伤17.82万人,抗日联军牵制关东军约80万人。
杨靖宇组建的抗联部队在战斗中发展壮大,最后成长为抗联第一路军,转战白山黑水,屡克强敌。中共中央发出致敬电,称赞他们是“不怕困苦艰难奋斗的模范”。
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牵制大量日军于东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并阻止日军“北进”,从战略上策应了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在反攻作战中,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进军东北,为最后赢得抗战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随后抢占先机,为中国共产党争取和解放东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7年,日军连续拿下广灵、灵丘、浑源等要地后,把目光放在了平型关上。刚完成改编的八路军以第115、第120、第129师紧急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十里乔沟”布下口袋阵,歼灭1000多名日军,击毁日军汽车60余辆,缴获九二步兵炮1门、七三、七五山炮弹2000余发、步枪3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挫伤了日军最精锐的第5师团的狂妄气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势头,打乱了日军企图翼侧迂回包抄平汉线方面中国军队的计划。这场布置周密的伏击战,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除了军事意义外,此次大捷的政治意义尤为重要。平型关大捷前,日军在华北长驱直入,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日本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而中国国内“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情况下,八路军出师首战大捷,大大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本期编辑:杨光、李露 (军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