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抗战风云 尹柱森:打响梅塘战斗的英雄

24.06.2015  10:47

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经历,86岁的老兵尹柱森老人仍然记忆犹新。首席记者 陈帆 摄

他是一位老兵,打游击、杀鬼子,在抗战的炮火中一路走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86岁的尹柱森老人,离休后一直在东莞休养。他会时不时拿起相框,瞧一眼那些曾经在一起战斗的老战友们的合影。70多年了,很多战友都走了,但讲起那段难忘的抗战岁月,尹柱森老人依旧精神焕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日子……

在山沟里入党

尹柱森是在香港出生的东莞人。日寇入侵,香港沦陷,尹柱森随家人逃难回莞。这一路上,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恶行。在过关卡的时候,日军会随便打人,用枪托砸。“我还亲眼看到过一个过马路的中国人被打死了。”尹柱森回忆道。

1943年,同村参加了游击队的一些乡邻回到村里,动员年轻人参军抗日打鬼子,尹柱森想起日军的种种暴行,毅然加入了游击队。随后,年仅14岁的他随着队伍在东莞、宝安、惠阳一带打游击战。同年12月,这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名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东江纵队。

参了军的尹柱森,跟着部队白天隐蔽休整,晚上运动出击。1945年,虽然也才16岁,但经过两年历练他已成长为一名“老兵”。在一个偏僻山沟,尹柱森入了党。为了避免家人被连累,他不敢跟家里人联系,直到多年后战争结束才能回家。

2

打响梅塘战斗的英雄

1944年5月的梅塘之战,尹柱森最为难忘。

尹柱森说,当时田里已经插秧,正是初夏时分,司令部设立在黄江镇的田心村,开展干部培训,尹柱森所在的独立中队就驻扎在距离司令部1公里外。

尽管几十年过去了,尹柱森仍清晰记得,那天早上天刚亮,他就和战友起床围着谷场跑步。

尹柱森回忆,跑完步大家回去洗漱,炊事员准备煮饭的时候,就有通讯员跑来说发现了敌情。当时司令部下令,赶快占领马山,并掩护群众和干部撤退,部队无命令不许撤退。

于是,第一小队去抢马山山头,政委李忠带着尹柱森所在的第二小队去抢占山尾,希望把敌人堵在山沟里。“我们的武器好落后的,捷克轻机枪打着打着枪管就红了,需要用小便来把枪管浇冷。”一个小队30人左右,只有20条枪,加上一个五六人的手枪班,要挡住400多人的敌军守住山头十分艰难。

争夺马山制高点,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负责抢占山头的独立中队第一小队有32人携枪,尹柱森记得,“第一小队队长是袁康,是东莞温塘农村青年,前几年去世了。”

当时的袁康20岁左右,高大、结实、勇敢。大队长邬强给他的任务是占领马山东面的马头,也是附近最高的山峰。袁康小队一口气爬上了这100多米的马山山顶,并前进到前沿便于发挥火力的阵地,用手榴弹、步枪、机枪的密集火力,对准就在眼前的凶恶的敌人一齐扫去,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连滚带爬退了下去。

这时,二小队也上来了,控制了马头山顶的制高点,与马头前沿的战斗互相呼应。

敌人的火炮也向山头上密集射来,还不时使用了野战炮枪榴弹,掩护其向上冲击的部队。太阳已经升空,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下,阵地上浓烟滚滚,树木被炸断,整个山顶被炸成光秃秃的……

独立中队在主力部队不在的情况下,通过守住山头山尾,使敌军无法展开扩大攻势,成功把敌军压制在山谷里。几十号人硬是坚持了几个小时,等到了指挥部调来的援军。

毙伤近百日军

尹柱森说,援军到后,我方的部队,已形成了从东、西、南三面对敌的半月形包围态势。坚守马山的独立中队得到左右两侧的有力配合,侧翼有了保障,不让敌人集中全力来攻击马山,减轻我坚守马山部队的压力,给敌人以重创。

史料记载,梅塘之战的结果是日军撤走。此战,东江纵队伤亡30余人,第三大队独立中队政治委员李忠(钟若潮)牺牲;此役毙伤日军近百人,日军大队长加藤撤回樟木头据点后剖腹自杀。

尹柱森说,取得此役胜利后,独立中队为了纪念这场战斗,特意改名为“飞马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