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日地下工作者李苦禅:狱中扛酷刑骂日兵

06.05.2015  10:50

  李苦禅(1899—1983)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山东高唐人,原名李英杰,后改名英,字励公。抗战时期,为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社会部黄浩地工组成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

  李苦禅与夫人一同作画。

  李苦禅(1899—1983)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山东高唐人,原名李英杰,后改名英,字励公。抗战时期,为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社会部黄浩地工组成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

  李苦禅先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他因不愿给日本人做事,辞掉教学职务加入抗战情报组织。其间,为了让同志们吃饱饭,他和家人却饱受饥寒;为了凑盘缠,他又将自己的衣物卖掉。回想那段往事,他说“抗日爱国就意味着随时准备挨饿、流血、杀头”。

  淘旧衣服为同志化装

  苦禅先生是山东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农家子弟,自幼爱好武术和绘画。1919年,他只身到北京求学,由于生活艰苦,他白天听课学画,傍晚或休息天拉洋车糊口。同学林一庐看他学画艰苦异常,所绘之画亦如“禅宗”画,就给他别号“苦禅”。此后,“苦禅”替代了他的名字“英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汉奸组织“新民会”想拉苦禅先生出来给他们撑撑门面,被严词拒绝。第二天,他辞掉北华美专、北平美术学院的教学职务,决心不给日本人占领的学校做事。

  北平新街口教堂的黄浩长老是八路军冀中军区“平津特派人员主任”,苦禅先生的学生黄骐良与黄长老同乡同宗。通过黄骐良介绍,苦禅先生成为“黄浩情报组”的一名成员。

  苦禅先生参加抗日地下工作后,他居住的柳树井2号就成了“黄浩情报组”的联络点。柳树井2号院子很小,小院门朝南开,南屋三间不大,很简陋,其中的一间半是他作画、休息和接待地下同志的地方。交通员、奔赴根据地的青年学生、外国友人等等,常在这儿藏身、中转,然后转移到根据地,奔赴抗战前线。至于这些人的姓名、去向,他从不打听,也记不住都是什么人。因为他明白这是地下工作的秘密。

  有时候赶上苦禅先生手头紧巴,为了给过路的同志凑盘缠,他就到当铺,卖了自己的衣物换钱。还有的时候,他到当铺买回来些旧衣服,根据同志们的口音,换上相应的衣服,再巧用笔墨,一番化装。结果,年轻人成了老头,读书人成了庄稼汉,教书先生成了小商贩。常常弄得被化装的同志对着镜子都认不出自己来。

  苦禅先生一家节衣缩食,却千方百计让路过柳树井的“地工”人员吃上饱饭。有时家里的粮食吃光了,他就去粥棚赊粥,一旦赊不来粥,全家就要挨饿。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