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两年,广州疾控人变了

22.01.2022  09:00

2022年1月15日晚,许多正享受周末的广州市民突然得知,天河有商场启动核酸检测采样,附近有医院也暂停了门急诊。不过,揪心的状态只持续了几个小时,晚10时多,天河区通报:排除异常,市面迅速恢复周末的常态,“广州速度”再次引来赞叹。有网友甚至调侃:“如果早点睡,第二天起来都不知道有这件事。

实际上,从当天接到初筛阳性报告到复核确认阴性的6小时内,广州市控中心启动应急响应、排查出11个重点场所,派出了百余名精兵强将全力以赴推进多方面的应急处置工作。“防控工作提档升级,在社区里发现一例初筛阳性,直到最终复核结果是阴性,我们每分每秒都在按照确诊病例的力度处理。

这一天,距离2020年1月21日广州市发现首两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近两年时间。两年间,广州疾控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如今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已更加清晰,应急处置流程更加完善,流调水平更高,应对疫情也更有底气。回望过去两年,一些广州疾控人也看到自身的变化:“头发稀疏了”“朋友约我总遇到我要出任务,我成了‘鸽王’”“半夜两点总是自然地醒来看看手机”“没时间锻炼,胖了20斤”……

▍6小时排除初筛异常背后:流调队员24小时值班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班第三流调大队副队长谢朝军的手机里有一份1月15日应急处置的重要时间节点:15:59市疾控中心接到初筛阳性报告;16:05中心启动本地阳性病例应急响应;16:30街道对初筛阳性者住所实施封控;17:54甄别出11个重点场所进行管控;18:56 根据流调最新信息,精准定位管控范围至天河城广场;19:56 原始标本复核结果阴性;20:00 区疾控对初筛阳性者及家人重采样快检结果阴性;20:32市疾控对一家人重采样快检结果阴性;21:36 重采样常规检测结果阴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州不断总结提升防控工作,针对疫情初期流调力量不足的短板,组建起了近1500人市级流调队伍,可随时调度,每个区级还有100多人流调队伍可作增援。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专班现场工作队目前有200名队员,大部分是从2020年开始就在一线抗疫的骨干,还有一批去年加入的“新血”;分为四个大队轮值,常态化防控时每个大队轮值一个月,当有本地疫情发生时,则一起压上。

当天下午,除了本月当值的第三流调大队,其余大队也抽调人手加入,累计百名精兵强将分赴各点:现场组在前方边做流调边往后方报送信息,信息组对初筛阳性检测者此前14天到过的场所、待了多长时间、有无做好个人防护等各路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再多部门现场指挥中心进行研判,迅速排查出市内11个相关重点场所,其后,属地落实管控措施、场所内的核酸检测采样有条不紊地开展。待到复核结果出来时,初版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已撰写完毕。

每次出动处置,疾控人都会随身携带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箱。第三流调大队队员古羽舟习惯各类装备都带多一套备用,“因为不知道在现场处理后会不会拿到新的线索,紧接着就要奔赴下一个现场。我们都在和病毒赛跑,不希望耽误了疫情的处置。

按照规定,出现本地疫情,流调人员必须两小时内到达现场。但我们实际到达的时间往往更早,因为我们安排人员就在中心里24小时值班,随时待命。”第三流调大队队长沈纪川介绍,“接报疫情后立即核实,核实后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处置。”“现在只要有本地疫情,我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和各个相关部门间及时联动,流调效率大幅提高,一般在几个小时内就能把疫情的概况大致摸清楚。”谢朝军表示。

▍闭环管理发现境外输入病例要做流调吗?

即使是在本地没有阳性检测病例的常态化防控时期,疾控人同样在市民未必能觉察到之处默默守护,丝毫未放松。

市疾控中心办公楼10楼一个约100平方米的会议室,是目前市疾控中心新冠疫情防控专班的常规办公室。随着境外疫情进入又一轮高峰,进入1月后,广州发现的境外输入的感染者明显增加,这里的灯光时常彻夜长明。“在隔离酒店里的人员,一旦初筛阳性,就要送样本来市疾控复核,我们的实验室也是24小时接收样本;复核阳性后,马上联系转运到定点医院,医院在传染病直报系统中报卡后我们需要审核信息……每一例都如此。每天像这些市民看不见的工作其实有很多,很多个环节不同岗位的人都在围绕外防输入而忙碌。”沈纪川说。记者采访的这两天,恰逢境外输入感染者数量稍缓,从最多一天超过20例下降到个位数,“昨天晚上没有什么电话,睡了个安稳觉,还有点不习惯”。

境外输入感染病例往往都是在闭环管理中发现,是否也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呢?据了解,对闭环管理中发现的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一样不能缺位:疾控人要到病例发病前的隔离酒店进行评估、排查风险点。近期,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全球新冠病毒的优势流行株,一旦基因测序发现病例感染的是奥密克戎,则要回头“倒查”同一时段在其房间相邻或上下层入住的入境隔离人员,同一航班入境的人员也要在入境头7天内接受核酸“一日一检”。

▍变与不变

病毒不断在变异,疾控不断也在变: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更加清晰,应急处置机制和流程越来越科学完善,流调队伍经过充实壮大、流调效率大幅提高,跨部门合作机制运行流畅,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广州疾控人有底气。

现在对于新冠病毒,我们认识更深了。无论是哪种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方式以及我们防控的策略,变化都不是特别大。我们应急处置机制的流程在这里,我们的流调队员在这里,我们的能力在这里、物资保障在这里,无论病毒怎么变,我们都是十分有信心的。”谢朝军说。

2020年以来,广州疾控人已经多次和新冠病毒交手,打过很多次大大小小的仗了。我们不断在提高应对处置的经验,也不断地在总结一套广州的‘打法’。我们有信心,一旦有疫情出现,我们可以迅速及时地应对疫情。”沈纪川说。

▍抗疫两年,他们有这些变化……

●换了这份“更苦”的工作

市疾控新冠防控专班第三流调大队队员 代伯峰: 我去年入职疾控,从之前防护服都不会穿,到现在专业技能提高了。这比以前的工作苦了很多,漏夜工作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每天都在直面疫情中守护着人民健康,感觉挺好。

更沧桑了

市疾控新冠防控专班第三流调大队队员 古羽舟: 24小时待命,接到电话就立即出发去处置,这样的工作方式在以前难以想象,现在已经习惯了。因为经常要熬夜,我变得更沧桑了。

●半夜两点会自然地醒来看手机

市疾控新冠防控专班第三流调大队队员 林欣琪 :我去年才入职广州疾控,但其实从2020年开始就在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感受到疾控人像一个大家庭一起战斗,有种热血常在的感觉,这在其他工作场景下是没办法体会的。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现在有一种使命感,有一段时间就算没有疫情,半夜两点我也会自然醒,看看手机有没有相关信息。

●我变成了“鸽王

市疾控新冠防控专班第三流调大队队员 林天骥: 生活状态有一些改变。因为时刻要准备面临突发状况,减少了一些和朋友的聚会、娱乐。有一天中午和一个朋友约火锅,汤底上了、肉上了,正准备开吃的时候,有疫情需要处理,我只能和朋友说抱歉,赶回中心。留下我的朋友一个人把两人份火锅吃完。我是那天下午才吃上午饭。

●体重长了20多斤

市疾控新冠防控专班第三流调大队队员 李顺铭: 疫情刚开始时我才刚进市疾控。这两年变胖了,从2019年的75公斤长到现在的86公斤。因为总是在加班,没有时间健身,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每天自己能自由掌控的时间也就只有吃饭时间,不知道怎么地就一顿吃了两顿的饭。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 通讯员:穗卫健宣、穗疾控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