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互联网+”风口 为“东莞智造”提速

03.06.2015  14:06

东莞时间网讯 本报报道,6月1日,东莞市党政代表团在杭州学习考察。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总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一行受到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热情接待,与其一道讨论交流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的课题,并洽谈东莞与阿里巴巴下一步合作的计划和打算。马云畅谈他对电子商务与传统制造业关系的思考,给代表团成员们上了一堂“大数据”课。马云认为,制造业企业“触网”,不要觉得把工厂搬上网就会飞,而是要想办法如何让制造业迅速去配合网上消费者习惯来进行改造。

马云对东莞制造业发表宏论,东莞在认真聆听,这不仅在于其为互联网经济领军人物的特殊身份,更在于,其对东莞制造优势和劣势的看法,特别是对东莞制造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真知灼见。在当前“互联网+”风头正劲之际,到底制造业如何加互联网,如何实现“智能制造”,的确是各界都在思考和实践的重大问题。

其实,纵观马云的言论,制造业定制化等观点在年初发布的“东莞制造2025”战略中有提及,尽管政府和企业界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宏图中“互联网+制造业”、“智能制造”等方向性问题有共识,但从更大范围来看,各界对于“互联网+制造业”具体如何“+”、“智能制造”具体如何“智能”,还在摸索中。“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2025》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具体技术路线还需进一步明确。在此过程中,包括东莞制造在内,就要廓清认识,为转型升级开辟路径提供支持。

首先,“智能制造”当然包括工业制造中的智能化基础设施改造,但肯定不是简单地推动制造业新一轮自动化改造,不仅仅是工业机器人、“无人工厂”等,而更大意义上是指通过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研发-生产-销售流程的深度改造。基于数据技术,生产组织者通过搜集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实现高附加值的个性化定制,这已经不是单向度地生产然后向消费者出售,而是着眼于消费者需求的新制造模式。

其次,“互联网+制造业”当然包括电子商务等当下的热点,但重点肯定不仅仅是将传统制造企业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出售这么简单,而是要深度改造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可以看到,目前互联网对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的改造,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的销售环节,但这只是一个序幕,接下来互联网将向生产和流动环节渗透,制造业生产环节将迎来深度改造的风潮,而这才是“互联网+制造业”中“+”的重点。

再次,“互联网+制造业”不仅指的是单个制造企业或某一地域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自身改造,而更重要的是要在更大范围内甚至是全球范围内深度重构制造业的价值链,其中,大数据、云服务等将扮演关键角色。不管是东莞代表团此次考察中,马云反复强调的制造业对大数据的运用,还是阿里巴巴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中对于当前信息社会向DT(数字科技)时代快速跨越的判断,大数据都居于中心地位。基于此,制造业通过深化分工、协同制造,最终将产生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的“虚拟企业”,这无疑是制造业互联网化的更高级形态。

“互联网+”已经呼啸而来,东莞应该以更大的魄力、更超前的观念和更强大的行动力,迅速抢占这一风口,唯有如此,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转变才会大大提速,制造业转型升级才会有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