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得头炷=拔得头筹?

05.06.2015  11:51

  话题缘起:近日,为了在当天凌晨抢到今年高考前最后一个“农历十五”的头炷香,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外,近千名高三陪读家长,争相涌入了一个不足百米的狭窄巷子里抢拜“神树”,结果差点引发火灾。

  ■高 创

  以“高考工厂”、“集中营”等著称的毛坦厂中学,家长考生的顶礼膜拜,不断创造神话的同时也令其走上神坛。更为不可思议的是,甚至连其东北角有一棵大树,也被当地人称为百年“大神树”,口口相传的事实是:拜过神树的都考上了大学。忘乎所以的喧嚣中,任何事物与事理都具被“神话”的可能,争相拜“神树”、抢“头炷香”不过是“神话”剧本里的一出荒唐戏。

  应该看到,疯狂地抢头炷不过是幻想高考拔得头筹的外化。一则,该校被封为“亚洲最大的高考机器”,家长们对着“神树”的祈求膜拜,期冀可以润滑“高考机器”亮出惊艳的成绩单。二则,之于学生,父母对头炷香的争抢即使无疾而终,然其奋力的过程似乎能够为他们带来一丝丝安慰。但这样的安慰能否给高考成绩带来变化,恐怕要打上一个问号。

  其实,这样的祭拜有多少积极的意义、有多大的正面效应,或许家长们同样心知肚明。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到,过分“神话”导致的是理性的丧失。据报道,一位70岁的老先生道出一个细节,家长们争相抢拜的“神树”,不过是一棵几十年的老柳树,“比我年龄都小,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它就会被供为神树?”家长们这样的朝拜,莫如给孩子嘘寒问暖来得更实在。

  但尴尬的是,每逢中高考,拜佛祈福抢头香似乎成了标准动作。客观地说,通过祈福表达美好愿景、憧憬未来生活,本不为过,但倘若大肆渲染“抢头香”功效,祈福活动沦为疯狂的争抢战,有违初衷、丧失理性,更难拔得头筹。

  高考考验学生,更考验家长,一股脑地将愿望连同手中的香火扔进火堆里,任其蔓延,带来的不只是火灾这样的隐患,更是教育大患。给过旺的香火浇浇水灭灭火,冷静之余,教育部门或许也该扪心自问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