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抢食万亿农村电商 物流成最大瓶颈
摘要: 在电商平台去农村“刷墙”多时之后,或将迎来行业的春天。1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三大重点任务,一是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二是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三是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此前,阿里巴巴、苏宁云商、京东商城等电商巨头已经在加速推进其下乡之路。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达1800亿元以上,预计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
目前,阿里巴巴已在全国23个省份、126个县域展开农村电商的布局, 并计划在三年内投资100个亿,在 1000个县域建立10万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点。另一边,京东商城也大举加速了下沉的速度,一年多来在全国600多个县设立了县级服务中心,并在10万个行政村招募了10万个以上的乡村合作点和推广员。
一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农村发展电商还存在着很大的短板,从业人员的思维、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物流基础建设都存在掣肘。“像村淘、京东这些服务站都是贴钱的,而且成本不低,教育用户要付出很大的心血。不过,这也恰恰说明市场有改进的空间,此次国务院出台的政策,也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去改进。”
网购进村
目前,农村电商分为两个市场维度,一是将农产品“外销”,另一个是网购进村。
率先被看好的是网购进村。去年10月,淘宝网在浙江省桐庐市开出第一个农村淘宝服务站,至今这种模式已经覆盖到了全国6000多个村。
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B2B事业群总裁吴敏芝表示,对于整个农村战略,阿里巴巴更多是用公益的心态去做一项民生工程。
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返乡创业,目前农村淘宝合伙人的招募比例已经达到了一比几十,接近公务员考试的录取比例。“目前全国收入过万的合伙人已经有十多个,5000元以上的合伙人比率接近10%,全国平均值接近3000元。”
据悉,这些回村创业的年轻人,即便是在村头设一个站点帮村民下单网购,然后每单收取5元左右的服务费,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
而传统零售出身的苏宁云商,在电商下乡的战役中也不甘示弱。日前,苏宁宣布在2015年计划建成1500家苏宁易购服务站,并计划在5年内建立10000家,深入全国乡村,试图从渠道建设层面打破壁垒。
资深电商观察人士郝智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政策层面来看,足见国家对于推进农村电商基础建设、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视。“农资电商以及农产品电商的市场规模均在万亿以上。但是,目前更多的是网购进村,并没有解决农产品触网的问题,互联网真正与农业融合,还需要时日。”
物流瓶颈
实际上,无论以何种形式发展农村电商,电商平台都亟须解决物流、资金和意识三大瓶颈。
阿里巴巴副总裁、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孙利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村淘来说,最大的困难还是意识的问题。
在他看来,全国21个省份落地的120多个县域中,绝大部分当地政府配合程度都非常不错,但也还存在小部分的理解偏差,落地就会困难一些。“物流方面也是很落后,尤其是从县城到农村这一段,建仓是很容易,但是如何打通,使其产品化并社会化,这是最难的。我觉得在中国甚至全世界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
与孙立军有着相同看法的人不在少数。农鲜产品电商平台“少鲜队”联合创始人、混迹电商圈多年的老铁告诉记者,农村电商挑战的是传统的交易模式。“我们去跟新疆阿克苏当地的果农谈才知道,他们的产品早在一年前便被批发商以极低的价格预订,他们喜欢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而很少会去想通过包装提高收益。”
记者还了解到,即便是在湖北省汉川市这种交通较为发达的省市,包括申通、圆通、EMS等主流快递公司在内的物流运输也只能到达乡镇一级,还不能深入到村里。而目前的农村又以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为主,收货和发货都极不方便。
“农村物流的不便,制约了好的农产品外销,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正宗特产的机会,在电商平台上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老铁进一步补充道。
因此,为了避开物流这个拦路虎,他选择了淘宝众筹的模式。“众筹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分批次发货,避免了生鲜产品的损耗和物流的成本。比如我发两个哈密瓜到上海来,单次发起码要三四十块的运费,这肯定是承受不起的。如果能集中发货,成本最少能降下两成。”
在各种政策利好下,老铁和他的伙伴已经离开了北京和上海,深入到新疆边境从事农产品电商,他认为农民的意识会逐渐转变,而基础设施也会得到改善,农村电商的春天正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