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头版报道:北极熊缘何胖而健康

04.06.2014  11:06



   广东科技报5月23日第3版讯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祝和平 樊丽)憨态可掬的北极熊,体内脂肪占据了约25%的体重,但它们却很少得心血管疾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刘石平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细胞》)上以封面故事公开发文,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研究结果有望解决人类高风险心脏病难题。
  该研究利用群体基因组方法,分析了89个北极熊和棕熊的完整基因组,揭示两物种大概在47.9-34.3万年前分化。研究还发现,相对于棕熊,北极熊有些基因受到了较强的正选择进化。在受到最强正选择效应的16个基因中,有9个基因与脂肪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暗示北极熊的脂肪酸代谢方式和心血管系统可能发生了重要的几乎重组的变化。
  刘石平认为,该研究可能对人类对抗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北极熊其中一个受到最强正选择的基因——载脂蛋白B,其功能性突变可以解释北极熊是如何应对血液中高水平LDL。他表示,LDL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坏胆固醇”,它粘度较大,易粘附在血管壁上,致人血管硬化。而高水平LDL与人类高风险心脏疾病有关。人们未来可以从北极熊的适应性变化中吸取灵感,也许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或者相关医学的手段对特定基因(APOB等与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进行“人工精确改造”,导入心血管疾病相关病人体内,从而从源头解决。
  这篇名为“Population Genomics Reveal Recent Speciation and Rapid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in Polar Bears”(《群体分析揭示北极熊更近的物种形成时间和快速的适应性进化》)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在Cell(《细胞》)上以封面故事公开发表。
  论文由“华工—华大”基因组科学创新班第一届学生、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级遗传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刘石平作为第一作者,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何伟明作为署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