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宝安以制度改革唤醒“沉睡”农地
2013年12月20日,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宗地编号为A217-0315的土地,被深圳市方格精密器件有限公司以1.16亿元的价格竞拍成功。
一槌定音,时间不到一秒钟。然而,这次竞拍被媒体认为可以和1987年深圳首创国有土地拍卖媲美。舆论认为,这块原属宝安区凤凰社区,被闲置路边30年的三角地块竞拍成功,开创了全国原农村集体工业用地入市的先河。
这也成为宝安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精神的一个“口子”。在宝安区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下半场”中,“农地入市”项目改革被寄予厚望,宝安区委书记田夫表示,此项改革阻力虽大,但其先行先试的意义毋庸置疑,要通过其为全市乃至全国在合理利用原村集体工业用地、促进原村集体经济增长方面探索一条路径。
相隔27年,从“土地拍卖”到“农地入市”,改革之路绝非坦途
宝安区凤凰社区开创全国“农地入市”先河,对宝安来说,这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更是引导社区树立“从依附于土地向依附于产业转变”理念的惠民之举。
这也是宝安区落实深圳市去年1月出台的《市政府关于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及其6个配套文件(简称1+6文件)的范例。按照“1+6”文件的规定,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实际占用的符合城市规划的产业用地,在厘清土地经济利益关系,完成青苗、建筑物及附着物的清理、补偿和拆除后,可申请以挂牌方式公开出(转)让土地使用权。两种收益分配方式供选择:第一种方式是所得收益50%纳入市国土基金,50%归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第二种方式是所得收益70%纳入市国土基金,30%归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并可持有不超过总建筑面积20%的物业用于产业配套。该宗土地出让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
如果放眼全国,该举措被赋予了更重大的意义:此举被认为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精神的破冰之作,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更为合理利用原村集体工业用地、促进原村集体经济增长探索出了新的道路。
在国内加快农村城市化步子的背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与有限空间限制的矛盾突出,这块被闲置了30年的地块突然被“激活”,更凸显此项改革的意义。
“农地入市”改革,无论对宝安区、深圳市乃至全国的改革都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在宝安近期举行的两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田夫都着重提到此项改革,他认为,此项改革的阻力虽大,但其先行先试的意义毋庸置疑,有困难也要想办法推广,“有一就要有二”。
“宝安作为深圳的改革先行区,历史上靠改革,根本的出路还是在改革。”田夫认为,宝安的改革不仅仅是宝安的改革,还应该为深圳的改革、全国的改革探路,“农地入市”项目被寄予厚望。
唤醒“沉睡的海量集体资产”,宝安体现了吃螃蟹的勇气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程雪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凤凰社区“农地入市”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程雪阳认为,如果说1987年的“第一槌”唤醒的是沉睡的“巨量国有资产”,那么去年的这个“第一槌”唤醒的则是沉睡的“海量集体资产”——仅从深圳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建设用地917.77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就有390平方公里,占比高达42%。
在这一背景下,宝安的改革显得尤其迫切:宝安有248家股份合作公司,账面总资产达486亿元,股东7.62万人,无论是股东数量还是总资产数量都很惊人,但绝大多数社区经济都是依赖出租土地、厂房进行经营,长期的“包租公”模式让社区经济缺乏活力,土地资源成为程雪阳所述的“沉睡的‘海量集体资产’”。
如何让这些“沉睡的‘海量集体资产’”苏醒过来,增加社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凤凰社区的“农地入市”探索露出了曙光。凤凰社区居民蔡德泉说:“过去,这片土地一直都是凤凰社区的闲置土地,印象中一直长着杂草。但如今,这块土地进入了准备建设的阶段,建成之后,这里将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产生集群效应。此外,20%的物业可以再利用,以增加社区居民的收入。”这在深圳市规土委土地利用处副处长刘辉看来,是“社区借土地为桥梁,搭上产业快速发展的顺风船”。
这是宝安区探索出来的鲜活的“基层实践”,田夫表示,要让这些“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相衔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搞改革,不仅要‘低头走路’,还要‘抬头看天’,要有为全国、全省、全市改革‘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的勇气。”
田夫说,衔接顶层设计要“两头抓”,一是要“抓下头”:接地气,以民生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为重点,来推动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二是要“抓上头”,思考其在更高层面有没有指导意义,在基层政府有没有推广意义。
知难不畏难,顶着压力冲,放开手脚干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宝安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局已全面总结凤凰社区1+6文件试点项目经验,完善了实施细节,梳理了原农村集体工业用地入市的操作流程,以便其他项目快速借鉴和参考。
此外,宝安还主动协调,向各街道办去函收集符合1+6文件的地块信息,进一步挖掘各社区潜在项目用地。合力推动配合区城改办制作原农村集体用地开发、利用操作指引手册,以手册为载体,全面推广凤凰社区成功经验,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但由于各种原因,提出正式申请参与的股份公司还不多。分析其原因,一是1+6文件政策消化、示范以及社区股民思想观念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二是社区决策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三是社区符合条件的用地确实比较缺乏。据统计,宝安区未完善征转地补偿的未建空地中,规划为工业的用地中形状较为规整、可供开发建设的仅为8.8公顷。
田夫表示,凤凰“农地入市”改革有其特殊性,其他街道的推广难度比较大,但是,只要做好社区的工作,还是有不少空间,“把道理讲清楚,把收益算清楚,还是能推动社区参与到这项改革中来。”
“农地入市” 改革如何推广
据了解,宝安区将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农地入市”改革项目的推广:
(一)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调动社区积极性。宝安将以社区规划师制度为平台,结合2014年社区规划师改革创新模式,通过“挂点规划师”+“支援服务团队”的组合,以凤凰社区成功试点为鲜活范例,打破传统粗放型的用地开发模式,让社区理解并认同市场配置所带来的更优土地价值,转变土地利用发展模式,从以往简单的物业收租向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经营转变,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促进政策红利释放。
(二)积极主动引导,深入挖掘符合1+6文件政策的用地。在上述用地发展思维模式转变的基础上,引导社区主动挖掘其未征(转)符合规划的用地。据统计,宝安区未完善征转地补偿的土地中,按照法定图则规划为工业用地的配置比例估算,规划为工业用途的约为29平方公里,对于其中利用效率不高、产值偏低的土地,可建议社区将地上建筑物拆除并理清相应经济关系后,纳入1+6文件项目,从社区存量土地中进行拓展。
(三)推动拓宽原农村集体工业用地入市政策。结合宝安区公共配套设施用地匮乏的现状,主动思考,积极向市相关部门提出参考建议,使原农村集体用地入市不仅限于工业用途,若符合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养老设施等规划需要,也可参照工业用地入市的方式操作,既缓解全区公共配套资源不足的局面,又可发掘原农村集体用地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