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车辆激增拷问梅城承载能力
本期主持 李盛华 (王丽莉 王义华 王志强对本文亦有贡献)
梅城机动车激增,不少道路在高峰时出现拥堵,严重时道路简直成了停车场。(林翔 摄)
停车位难求,不少人用工具占用公共停车位。(李盛华 摄)
连续两年净增长机动车1.2万多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60万辆……梅州的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梅州城区的交通出现“两大难”:行车常见拥堵,停车一位难求。车辆在骤增,行车在急叹。梅城容纳汽车饱和了怎么办?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能否跟上车辆“扩军”的步伐?这成为当下管理部门以及市民关心的问题。
●记者体验
8公里行驶了半小时
是车、是车、还是车——无论是车道上还是路边的停车线内,梅城的道路到处都是车。
日前,傍晚5时30分左右,记者专程体验梅城行车之苦。车从梅县人民广场附近出发,回到位于江南沿江东路的报社,其中可选择的路线方案很多,路程约8公里。根据经验,广梅中路或者宪梓大道在这个时段车多,且多红绿灯和圆盘,容易堵车。车拐入河堤走沿江南路、沿江中路,或经梅州大桥过江南再走沿江西路,对不喜欢等红灯的人来说,这是常选之路,但这些路的路面较窄。
车开到沟湖路与沿江南路交界处时就动弹不得了。这时,车载电台也报道实时路况,锭子桥圆盘、西桥红绿灯、中高峰、梅江桥等路段车流量较大,提醒车主绕过车多路段。车好不容易挪到了引发此处堵车的源头:原来是一辆小车和一辆摩托车在路中间撞了,受损并不严重,可双方就不肯撤离,导致一条车道不可用。而直行和拐弯车辆互不相让,都乘机钻空子好让自己的车快点通过,结果适得其反。车流中接连响起了不耐烦的喇叭声,但这对通行无济于事。20多米的路,记者花了近5分钟才过去。
车快到梅州大桥了,车辆开始分流,有的穿过隧道、有的上桥,此时,记者所在的车道开始自动变成两车道了,拥挤不堪。
过了梅州大桥,车从桥东端的下穿隧道转入了沿江西路,各路口驶出来的车辆不少。车到嘉应大桥江南端下穿隧道附近时,不少从桥上下来的车在岔路口伺机直接拐入隧道,导致隧道附近已经堵塞。这几年渐进的拥堵强化了驾驶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过有些人感觉已到了极限,出现了“路怒”。
此后,车基本就是缓慢行驶,时速最高不过20公里。到达目的地后,记者发现耗时大约30分钟。
●问题析因
多种问题综合表现
近年来,随着梅州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交通拥堵已成为一种附带属性,因为车实在太多了。据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 截至今年10月份,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601720辆!如把今年前10个月新增机动车首尾相连排在路上,那就是一条60公里长的车龙。梅州城区的机动车保有量也水涨船高。据不完全统计,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占全市的1/5以上!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外地牌照的车辆在梅城行驶。
机动车的快速增长,让梅城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吃力。由于历史原因,部分道路狭窄,道路功能不健全,平面交叉过于密集,瓶颈路多,断头路建设滞后。江北老城区里泰康路、仲元路、中山街、凌风路等道路只有一条车道宽,不少部分单向限行。这些路段成为交通瓶颈,直接增加附近的广梅路、梅州大道等道路的交通压力。而在城区现有的道路中,只有客都大道、站前东路、剑英大道、梅塘东路等少数几条道路达到单向四车道以上的规模,驾车的体验完全不同。但是,这些道路大多在城区边缘,对分流中心城区交通流量的作用有限。
梅城公交系统不够发达也是导致拥堵的一大原因,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的便民化程度不高,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仍主要依赖小车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城市规划高级工程师、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原院长郭思东认为,交通拥堵既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也是中心城区功能布局不完善、人口集聚不均衡、公交吸引力不足、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不高以及机动车保有量增速过快、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淡薄等问题的综合表现。交通管理人士预计,在今后若干年内,梅州汽车保有量仍会持续快速增长,车与路的矛盾,行人、非机动车与汽车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
●深度延伸
停车难引发诸多纠纷
与机动车迅速增长不协调的,还有梅城的公共停车资源。目前城区缺乏较为大型公共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的建设也还相对滞后。
按照国家标准,停车位与汽车保有量的比例应该不低于30%。也就是说,如果汽车保有量为10万辆,那么应有3万个停车位。但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梅城的公共停车位只有9194个,缺口较大。
车多位少,直接加剧了乱停乱放,大量机动车占道停靠,占据了有限的道路资源,造成交通拥堵,“停车难、乱停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客都汇开始试业时,附近梅水路的人行道都停满了小车,连人行道都找不到位置时,一些车干脆停在划有禁停线的路边,梅水路变得水泄不通。交警部门也一直在整顿,客都汇试业仅半个月后,就有近千辆违法车辆被贴上罚单。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一直没得到彻底改观。
一些学校附近的路段也常遭堵车之苦,如龙坪小学对应的江南路、江南小学对应的沿江东路和梅江一路。“明知这样停是违法,但也很无奈,常常是绕了一大圈还是没找到地方停。”市民王先生说。
此外,还有一些临街商户私自加装地锁,或用交通锥等工具,将公共车位占为己有。而到了晚上,一些没划停车线的小路也被小车占据。梅城江南百花洲发生过这样的纠纷:市民陈先生就把车停放在百花洲影剧院门口的广场上,出差几天回来后发现车被人贴了“请按章停车,给我们留下晨运锻炼的空间,谢谢你的支持”的字条,还有3个轮胎也被人放气!
●应对策略
多措并举下“猛药”
为缓解梅城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市相关部门也做了不少努力。
市城市综合管理部门组织逐步实施城区内各大交通环岛的改造,科学改造交通环岛,目前已完成梅松路三坑口、锭子桥两个环岛的改造,赤岌岗和交通局的两个环岛已完成主体工程。友谊宾馆交通环岛改造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梅州大桥西端交通环岛改造工程也开始动工,三角地交通环岛改造已列入明年的工作计划。此外,该局还组织相继打通了不少“断头路”,优化城区道路网络,分流主干道交通。
市交警部门集中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以及借助高清电子抓拍手段,着力整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规范车辆行驶和停放秩序。
交通部门也不断加大公共交通投放力度,进一步提升公交的承载力、通达性和服务水平。目前,梅州城区共有公交车886辆,公交线路49条,公交运营辐射范围扩大至3054平方公里。
●路径探讨
解决停车难
需要怎样的停车场?
停车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车辆的增长速度,导致停车难问题突出。“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是今年的民生实事之一,计划建设的三个公共停车场已完成规划选址工作。
今年9月份,副市长史明锋做客“梅州发布”微访谈时透露,为了规范停车秩序,拟对梅州城区路边停车位进行收费。此事引起市民热议,这真的能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吗?对此,业内人士回应,规范路内停车,可考虑采用城区停车多元收费的方式,实行半小时或1小时的计时累进收费法,有利于提高路内停车位的周转率和利用率,不过同时也要加快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减少因停车场缺少引起对城市有限道路空间侵蚀的现象。
此外,快速的城市化也让城市用地变得“寸土寸金”,能提高空间利用价值的立体停车场在不少城市兴起。立体停车场,尤其是机械式的立体停车场对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有着重要帮助。2002年,日本小汽车保有量达到5400万辆,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可停驻小汽车的数量超过200万辆。
●专家观点
优化城市布局
协调城市交通
城市规划高级工程师、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原院长郭思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除了优化道路网络和建设停车场,还有多项措施可用于解决梅城道路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
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有效协调城市交通。郭思东认为,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土地使用性质时,严格控制中心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和人口规模,对土地发展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在系统上平衡城市交通,使市民就近上学、就近上班、就近购物、就近看病、就近运动,从而减少出行距离与总的交通运输量,改变市中心交通过分集中的状况。
梅州以“慢生活”著称,郭思东认为还可进行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战略规划,引导市民绿色健康出行(如:500米内以步行为主,5 公里内以自行车交通为主),同时对现行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等慢行交通体系进行整修,加强慢行交通与公交站、码头、学校、公园、医院等城市节点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