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阅读资源多了 获取养分少了
小读者在新华书店现场朗读。(钟小丰 摄)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的热播,引发大家重拾诗词、经典美文的阅读热潮。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检视我们梅州的阅读状况,可以欣喜地发现,近年来全民阅读热度正逐年攀升。在梅城,伴随着传统书店升级改造、独立书店兴起、公益书屋涌现、公共图书馆藏书资源更加丰富,各类读书分享会、特色文化讲座等越来越活跃。与此同时,如何避免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商业化功利性的阅读等不良之风,做到好读书、读好书,提升阅读质量,助力“书香梅州”建设,助推“文化之乡”的复兴,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期主持 袁晓敏
黄庆铭 刘宇靖对本文亦有贡献
扫描
阅读热逐年升温
年轻群体增多
梅城江南的新华书店自去年2月份改造升级重新开放后,增加了阅读空间,吸引了更多的市民来看书、购书,尤其是在校学生和年轻上班族为主的青年群体增多了。据该店相关负责人邓先生介绍,该店内图书有23万多册,相比以前书籍总数压缩了40%,而去年2月至年底读者购买书籍笔数反而较前年同期增加了10%。
同样地,在江南的汇丰年书城,也是以30岁以下的年轻读者为主。书城副总经理张剑东介绍,以前是以40~50岁的读者为主,近年来年轻人的阅读热情不断增加,在不定期举办的读书分享会中,参与人群也是年轻人为主。“讨论的内容涉及范围更广,对畅销书籍、当下社会热点以及其他文化内容的交流增多了,分享会也更具活力。”
热点和经典书籍热销
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邓先生介绍,教辅类图书一直是最热销的,而人文社科类书籍的购买则可以更好地反映市民的阅读情况。他表示,人文社科类书籍中,电影改编所依据的书籍、社会热点、励志性成功学书籍以及作家本人的走红是畅销书的主要构成,比如东野圭吾的侦探类小说、获得诺贝尔奖后莫言的书籍、中国诗词大会后唐诗宋词类书籍等都是近两年来的畅销书籍,还有一些经典世界名著会时不时登上热销榜。记者看到,去年该店人文社科热销的前几名分别是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白夜行》以及改编成电影的《摆渡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还有经典名著《追风筝的人》《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年销量均达上百本。
在汇丰年书城,最热销的《追风筝的人》则卖出850多本,《解忧杂货店》卖出600多本。“人文社科类书籍占书城图书总量的25-30%左右,此类书籍的销量在稳步增长中,热销书目跟当当网、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差不多。数字化阅读的兴起,也促进了线下纸质图书的销售。”张剑东说。
改造后的新华书店内保留少量的传统桌椅板凳,增设可以随意坐着阅读的“阶梯”。(吴腾江 摄)
亮点
读书交流分享渐成时尚
独立书店新兴
去年3月,梅城江北一间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作品《1Q84》同名的书店成为阅读爱好者新的去处,为读者带去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该店负责人阮禄兴介绍,书籍以生活类、人文类为主,读者还可寄存书籍共享阅读。如今,店内读书分享会、文化沙龙、咖啡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让读者不仅可在民谣音乐氛围中静享悦读,还可互相交流阅读心得、产生思想碰撞。
今年年初,嘉应学院附近的方圆艺术中心内的常然独立书店正式开张。记者走进这所独立书店时,店内的“书童”上前来询问是否是第一次来店,并积极向每位首次来店的读者推介店内的读书分享会、英语角等文化交流活动。该店负责人廖金威介绍,店内有4000多册书籍,有10多个种类,但鲜少有畅销书籍的影子。“我们选书的一个原则就是关注人文,以国学、文学、历史、地理等经典书籍为主,还有不少设计、民俗、茶艺、心理等通识类书籍。”
公益书屋涌现
在江北有个“伊氏书屋”设立在一座建于1925年的客家民居中。读者只需登记姓名和手机号码,无需任何借阅费用。书屋内有《梅县历史》、珍藏本《光绪嘉应州志》、各类武侠小说、民间故事、故事会、袖珍连环画、梅州老行当或县志、地方志等共有近万册书籍,许多书籍都已是书页泛黄。书屋由83岁的伊炳荪和他71岁的侄子伊发忠共同管理。
记者在书屋的来访登记和借阅登记本上看到,每月都有20~30人来,借出书籍上百本,主要以《梅州老行当》或者一些客家民俗书籍为主。“来访书友主要以老师、大学生为主,还有理发师、农民、小学生等各种身份职业不同的读者。”伊发忠说。
读书分享活动增多
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爱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聚集在一起的书友们经常举行各类读书分享交流会,而传统书店、新兴书店和图书馆都主动邀请名家进行专题的读书分享,让阅读在交流分享中产生思想碰撞,让阅读迸发出生机。江南新华书店与南方阅读公益基金会合作,不定期邀请不同行业的专业老师过来开讲座,从2015年底开始,至目前已开展有20期左右,包括有古琴、客家民俗文化、诗词讲解等主题,每期有40到50人参加;该店还在去年开展过一段时间的朗读者活动,让读者在书店朗读分享推介自己喜欢的书籍,许多人现场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些名著佳句或有趣的故事情节。
喜欢阅读的市民詹苇丽表示,近年来,发现传统书店和各种新兴书店结合文化活动进行知识分享交流,同时融合咖啡文化、茶文化,让人看到了书店发展的新活力。汇丰年书城自2015年10月起于周六晚举办读书阅读会,至今已有25场;同时建立了一个读者群,人数有4700多人,大家可以线上线下互相沟通分享阅读。常然独立书店和1Q84均是近两年新近成立的书店,会不定期举行各类名家讲座和读书分享会,每次最多有50~60人参加;常然独立书店还举行了专门的王小波书友分享会等主题鲜明的特色读书会。
市剑英图书馆自去年3月就启动了客都文化公益讲堂,开展走进国学重温经典的讲座,不定期举办客家传统文化、中医养生、商务文化等各式讲座,并进行同步在线直播;自2015年4月,该馆内还有专门针对小孩子的绘本故事阅读分享,至今共举办了150多场,有6000~7000个家庭报名参加,影响了2万多人。
1Q84独立书店经常在店内举办人文类讲座,每次最多有50-60人参加。(林翔 摄)
问题
功利性阅读
在书店内,不少人捧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或认真选购各类人文社科类书籍,网络小说、电影同名书籍则是热门。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人是追着热销榜单来读,出于一种从众心理,而经典书籍热销则主要来自于学校开出的阅读清单。记者在书店随机采访前来阅读的市民,不少人表示,有时候来店内也不知道看什么书,就打发一下时间,因而选择一些可以轻松阅读的畅销书籍。
在热销书籍中,不乏一些成功学书籍的身影。新华书店的读书分享会中,一些客家民俗、诗词分享主题的文化沙龙往往容易遇冷。参与分享演讲的宋老师表示,作为成人的读书分享会,很多都是已工作的人,大家会在参加之前衡量这次的读书会主题“有没有用”,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没有实际的用处,一些涉及修养提升、审美解读、文化民俗的讲座往往反被冠上了“无用”的标签。
电子产品占过多时间
在各式电子产品上阅读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市剑英图书馆的数字机上,记者看到前来翻阅、下载电子书的读者以30岁以下的为主,大多为学生。在梅城上学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班上不少同学会过来下载电子书,大家还会订阅一些电子期刊杂志,有时候会用手机来浏览,但常常容易分心。网络、手机成为数字化阅读的载体,但通过这些电子产品也可浏览资讯、观看视频、聊天等,反而会分散阅读的注意力、减少了阅读时间。
酷爱读书的张宾祥是一名90后,他表示自己周围的朋友都喜欢电子阅读,不喜欢待在书店读纸质书。市剑英图书馆负责人吴慧玲表示,设置数字机是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提供一种更便捷的借阅方式,但是还是鼓励回归纸质阅读,专注性会更强。
思考变少了
“首先要对书感兴趣,内心有阅读的渴望,然后再从中获取知识和信息,最终从中获取精神食粮,提升个人的素质修养。”廖金威介绍自己对于阅读的理解。他表示,很多人看书的目的性太强了,而且许多是带有功利性的,阅读成本变低了,大家去思考的时间也变少了。
作为书店经营者的张剑东介绍,店内卖得最好的是经管类、教辅类等书籍,每年都有增长;而他却认为销量平稳的人文社科类书籍是书店的灵魂所在,因此书店会通过举办一些讲座和进行文化分享来吸引读者阅读这类书籍。常然独立书店最近针对读者阅读思考不足,将开设《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分享讲座,并专门在书店内开设了交流区和深度阅读区。
嘉应学院文学院副院长陈红旗指出,网络小说等文学作品更多的也是一种浅阅读、浏览式的阅读。他认为梅城阅读的氛围、市民购书的热情都有所上涨,但仍缺乏一种汲取阅读养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策
学会享受阅读之美
从经典好书入门
无论是文化学者、阅读爱好者,或是书店经营者,都提出“经典书籍不过时”的观点,倡导大家多读、反复研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
陈红旗表示,比如北京大学等高校或教育部列出的经典书籍名单,可以作为一个参考,静心体味、欣赏、阅读经典书籍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注重阅读质量的全民阅读才能对提升国民素质有所帮助。陈红旗表示,推广全民阅读不仅要营造氛围,还要引导全民有效阅读,才能真正助推客都文化建设。
“近年来,我们对经典书籍、名家名作的书籍库存进行了压缩,剔除同质化书籍,对于同一本书籍优选优质出版社,特别是外文翻译的经典名著,优选好的翻译出版社,让读者能够读到‘好书’。”新华书店负责人介绍。
廖金威则建议,大家阅读经典时,可以养成阅读目录、了解书籍作者背景和出版社情况的阅读习惯,进而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先从经典入门,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深入阅读专业类书籍,同时通过阅读各类的通识类书籍拓宽知识面。”他说。
亲子阅读互相促进
最近,市剑英图书馆推出了线上的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小孩子和家人共同阅读书籍,然后把阅读的情况和感受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跟大家分享,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在图书馆中开设了儿童绘本故事阅读会的负责人表示,踏入校园之前的小孩子,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之时,“从小就把阅读当作是和吃饭、喝水一样再自然不过的事,孩子就不会过多地把时间浪费在上网游戏上。”
在该馆参加绘本故事阅读的一个家庭中的妈妈开心地表示,孩子不仅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而且思维方式多样化,学会了换位思考等良好的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导向
在读书会中为大家演讲的名家,根据个人的专业和阅读作品的研究,每期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多变的主题为读书会参与者们带去更多的阅读体验。宋老师表示,电视剧热播的书籍、社会热点书籍中,不可否认也是有优美的文字和一定的文学性,但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消遣;真正地享受读书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要根据个人的性格、爱好、特长或人生目标的调整而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延伸阅读广度和深度。廖金威也表示,阅读是从中对照自己的生活,拓展知识面、提升自我。
陈红旗表示,阅读不只是读文字,而是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味,内化为个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导向,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读书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类型,然后再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形成良性的阅读循环。
记者手记
有效阅读
提升素养
阅读应是源自内心的渴望。浅阅读、功利性的阅读,反而无法享受到读书的美好之处,也无法让书中的文字内化为自身的积淀,潜移默化地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途径,也有助于拓展视野、提升自我修养和文化道德素质。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我们过于功利性地追逐热点、成功学、娱乐消遣时,就会迷失了阅读的本真,无法全心全意地享受阅读的快乐,也不能静下心来花费时间细细品味和钻研,这样不过是阅读了一些文字,根本无法汲取到有效的养分。
“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阅读。只要放下功利之心,真正地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钻研某些方面的书籍内容,都可以有所得、有所悟,进而提升个人的人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