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高且不能挂失 羊城通遭质疑

19.09.2016  19:37
押金高且不能挂失 羊城通遭质疑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新快报记者 冯艳丹 牟晓翼

通讯员 粤消委

省消委会昨公布结果:将参与羊城通押金存管的审查和监督

选购押金型羊城通卡被要求支付20元押金,是否收费过高?羊城通卡容易丢失,补办卡片却不能挂失,余额“打水漂”,是否合理?近日,广东省消委会发公函与羊城通公司多次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昨日,省消委会向社会公布有关沟通监督的结果——目前,羊城通押金管理较为严格, 但记名挂失、下调押金等消费者诉求仍因现实条件未能实现 。下一步,省消委会将作为消费者代表,参与羊城通押金存管的审查和监督。

今年“3·15”前,广东省消委会收到多宗关于羊城通公司的消费者投诉和咨询,主要反映:羊城通卡不记名不挂失,若卡片丢失则卡内押金及余额一同损失;羊城通卡每张收取押金20元,相较于其成本偏高;巨额押金管理不公开不透明等。为此,广东省消委会就此展开了深入调查与研究,采取了公益诉讼论证、实地调查取证、行政查询了解、法律专家研讨、约谈相关单位等措施。在此基础上,于8月1日向广州羊城通公司发出公函,正式提出解决羊城通消费矛盾,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若干法律意见及要求。

9月7日,羊城通公司正式函复省消委会。省消委会收到复函后,立即组织法律及维权专家进行研讨分析,在综合考虑前期调查、约谈情况及复函内容后,各方一致认为:羊城通卡押金监督管理较为严格规范,可以让广大消费者及社会公众放心,但羊城通公司依然未就省消委会提出的“定期公布押金使用情况”、“拓宽押金信息发布范围和传播渠道”等要求作出回应,态度不够端正积极;羊城通押金卡实现记名挂失在短期内存在技术障碍,但不等于没有实现的可能,企业应当有与时俱进的眼界和改革创新的气魄。讨论中,一些法律专家对羊城通公司作为支付机构的主体资格,以及羊城通卡适用“不记名预付卡不挂失,不赎回”相关规定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省消委会相关负责人强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力争作为消费者代表,参与羊城通押金存管的审查和监督,推动羊城通押金存管监督制度更加严格规范,推动羊城通信息公开公布更加有效到位。同时,持续跟踪关注羊城通押金成本及挂失技术条件变化情况,加强与羊城通公司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推动在时机成熟时实现羊城通卡挂失、下调押金等消费者关切问题,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焦点问题1

不记名挂失

省消委会:不挂失问题涉及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求偿权

羊城通公司:只能针对学生卡提供挂失服务,尚未有推广的可行性

省消委会认为,消费者关注的羊城通押金卡不记名、不挂失问题,涉及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求偿权、公平交易权,羊城通公司应当高度重视。

对此,羊城通公司回复,为适应公共交通刷卡交易快速、方便的特点,羊城通系统全部采用了脱机模式进行交易,若要实现对丢失卡的挂失,必须由刷卡终端在刷卡时完成对所有丢失卡黑名单的信息扫描,而这将导致刷卡感应时间不断变长,影响快速刷卡通过。因此, 目前受限于终端黑名单容量有限等原因,只能针对学生卡提供挂失服务,尚未有向其它类别羊城通卡推广的可行性。

焦点问题 2

押金收费

省消委会:建议押金收费逐步往低调整

羊城通公司:将视审计结果及时研判押金标准的调整安排

消委会认为,关于押金收费合理性问题,涉及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根据2015年4月广州市物价部门对羊城通公司的专项审计结果,羊城通押金单张综合成本17.92元,其中单张成本构成核算中的发行成本、退换及维护成本偏高,有下降的空间,并有随采购量提高逐步降低成本的趋势。省消委会建议押金收费逐步往低调整。

羊城通卡发卡至今,羊城通公司发行押金卡1935万张,承担成本28038万元;退回押金卡超过300万张,企业成本超过1029万元,共投入超过29067万元。该公司指出,对用户而言,购买押金卡时只需支付一次押金、后续可多次免费退换(大部分退换卡均无法继续循环使用),使用成本接近于零。免费退、换羊城通卡相关成本全部由羊城通公司承担。在押金不能擅自使用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压力比较大,对此羊城通公司承诺 将密切跟踪押金卡的成本变化情况,并视审计结果,及时研判押金标准的调整安排。

焦点 问题3

押金使用管理

省消委会: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羊城通公司:实行专账专户管理

消委会认为,关于押金使用管理信息公开问题,事关消费者的知情权,羊城通公司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公布,确保信息公开透明。目前除了在羊城通官网公开,没有更多发布的渠道,这样的公布范围和宣传力度显然不够,也是导致大多数的消费者不知情的原因。

羊城通公司回复,羊城通押金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专账专户管理,羊城通公司不能用作经营收入,且押金卡成本每三年由市物价及交委等部门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押金存管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审查; 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并报备上级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