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和手卫生指南

28.08.2014  19:43

接触或可能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的人员,包括诊疗和急救人员、护理及陪护人员、流调人员、采样人员、清洁人员、消毒人员、司机、翻译等,均应根据病原体暴露风险,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

一、个人防护措施

(一)标准防护

接触或可能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及其污染环境的所有人员均应做好标准防护,具体措施包括:

1. 手卫生:所有人员日常工作中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接触患者或其所处环境时戴医用清洁手套,未戴手套严禁接触病人、病人血液体液或其污染物品,戴手套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推荐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2. 戴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当手部皮肤破损、搬运有症状患者和尸体、或直接接触患者体液时佩戴双层手套,在进行环境清洁消毒或医疗废物处理时戴长袖橡胶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手套污染严重或手套破损时及时更换并进行手卫生。

3. 面部防护:进入隔离区域或可能被污染的区域时,至少佩戴外科口罩,与病人近距离(1m以内)接触,或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喷溅的操作时,呼吸道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飞沫等污染的风险,应戴N95级别的医用防护口罩,每次佩戴前应做密合性检查;眼睛、眼结膜及面部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飞沫等污染的风险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4. 穿防护服:预计接触患者产生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飞沫时需穿防护服,搬运有症状患者或尸体时应穿防水围裙。

5. 足部防护:进入隔离区域或可能被污染的区域时穿覆盖足部的工作鞋,穿胶鞋或鞋套,不可穿拖鞋、凉鞋等。

(二)不同暴露风险等级时的防护措施

根据可能的暴露风险等级,接触或可能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及其污染环境的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低风险:对预计不会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品的人员,采用基本防护措施。

(1)适用对象:未直接参与埃博拉患者诊疗、转运的一般医务人员或其它辅助人员,在诊疗急救、转运、流调、清洁消毒过程预计不会接触患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品的外围人员,如工作组织者、司机、翻译和引导员等。

(2)防护配备 :工作服、工作鞋、帽子和一次性外科口罩,做好手卫生。

2. 中风险:直接接触患者或可能接触患者少量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品的人员,采用加强防护措施。

(1)防护对象:如对患者进行一般性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近距离(1m以内)接触患者的流调人员和标本采集人员,清洁消毒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

(2)防护配备:工作服、工作鞋、帽子等基本防护外,还应配备防护服、防护口罩(N95)、护目镜、手套、鞋套或胶鞋等防护用品。

3. 高风险:接触大量血液、体液,实施侵入性操作或易产生大量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采取严密防护措施。

(1)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尸体解剖的人员,搬运患者或尸体人员,进行大量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和清洁消毒人员;

(2)防护配备:在工作服、工作鞋、帽子、防护服、防护口罩(N95)、防护面罩、手套、胶鞋等防护用品外,增加护腿、防水围裙等,必要时戴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或动力送风呼吸器。

二、个人防护用品穿脱顺序

应在经过培训的人员指导下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脱去防护用品的顺序原则上是先脱污染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后脱呼吸道、眼部等最关键防护部位的防护用品。对于带帽医用一次性连体防护服一般可按下列顺序穿脱防护用品,其他类型防护服参照执行。

(一)穿戴顺序:

步骤1:戴一次性帽子。

步骤2:戴口罩,如为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自吸式呼吸器,检查密合性。

步骤3: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全面型自吸式呼吸器无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步骤4:穿防护服。

步骤5: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二)脱摘顺序:

步骤1:脱下鞋套或胶鞋,带手套将鞋套里面朝外,放入医疗废物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脱掉防护服和手套,从里面往外翻卷,将里面朝外,放入医疗废物袋中。

步骤3:进行手卫生。

步骤4:从后往前摘下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如重复使用放入消毒液中,否则放入医疗废物袋中。

步骤5:从后往前摘下口罩,放入医疗废物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口罩表面和面部。

步骤6: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里面朝外,放入医疗废物袋中。

步骤7:洗手、消毒。

(三)佩戴密合性检查

防护口罩和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戴上后,在进入污染区域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

1、  防护口罩:用手掌盖住防护口罩,缓缓呼气,如果感觉口罩与脸面部贴合部位没有气体泄漏,说明密合良好;

2、  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用手掌盖住呼吸器的滤盒或滤棉的进气部分,然后缓缓吸气,如果感觉面罩稍稍向里塌陷,说明面罩内有一定负压,外界气体没有漏入,密合良好;然后用手盖住呼气阀,缓缓呼气,如果感觉面罩稍微鼓起,但没有气体外泄,说明密合良好。如果感觉有气体从鼻子两侧、下巴或其它部位泄漏,需要重新调整头带和面罩位置,重新试验,直至没有泄漏。

三、手卫生措施

所有人员日常工作中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特别是接触患者前后、接触可能污染物品前后及在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推荐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如果发现手部有明显可见污染时,使用皂液洗手,而不要单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未戴手套严禁接触患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品。

1、                          脱手套方法:

①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②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③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2、手卫生方法

①洗手方法: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②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③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④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一次性纸巾擦干, 取适量护手液护肤。非感应式水龙头采用一次性纸巾开关龙头。

3、快速手消毒方法

①取适量快速手消毒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②认真揉搓双手至干燥,应注意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如下:a.掌心相对揉搓;b.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c.手指交叉,掌心相对;d.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e.拇指在掌中揉搓;f.指尖在掌心中揉搓揉搓;整个过程30秒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