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文化遗产 合理利用空间

10.10.2015  12:52
文物部门要按照“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要求,认真梳理历史文化脉络,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拓展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空间,促进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品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

    文物部门要按照“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要求,认真梳理历史文化脉络,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拓展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空间,促进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品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

    推进文物合理利用是文物工作的基本要求,不仅有利于文化遗产传承,而且有利于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文化遗产综合效益发挥。当前,江门市正以弘扬白沙心学文化为主线创建环圭峰山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岭南儒学第一山。文物部门要按照“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要求,认真梳理历史文化脉络,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拓展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空间,促进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品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

    一、切实加强文物保护,为文化遗产可持续利用夯实基础

    环圭峰山区域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文物类型多样。现有各级文保单位106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布不可移动文物724处,其中古遗址25处、古墓葬62处、石窟寺及石刻54处、古建筑36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17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基础和根脉。要按照文物保护“五纳入”的要求,科学编制文化遗产保护并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在对文物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拓展合理利用空间,找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事业发展的对接点。在去年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申遗考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记载开展专项考古调查,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提供准确依据。提升文物保护级别,组织白沙祠、新会学宫等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适时将一些不可移动文物点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严格执行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的相关管理规定,切实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深挖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文化遗产陈列展示形式

    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出生于新会都会村,后迁居江门白沙村,人称白沙先生,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主张学贵知疑、学贵主静,开创白沙心学(即江门学派),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世称“岭南一人”。环圭峰山区域是白沙先生当年讲学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儒学文化和白沙先生历史事迹,在文物价值挖掘、研究和展示上下功夫,以更加直观生动的陈列展览形式讲好历史文化故事。新会学宫初建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明代重建,因陈献章从祀孔庙而架高大梁,现在主体建筑保存完整,考虑依托现存的大成殿和东西庑恢复当初的四配、十二哲、七十九先贤、七十七先儒配享从祀场景,并定期组织相关祭祀活动,让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能有直观认识和深度参与体验。白沙祠原为白沙先生故居,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建白沙祠,现为陈白沙纪念馆。筹建白沙祠三期,进一步完善白沙先生基本事物陈列,实现纪念馆与故居风貌有机融合。在钓台故址再现白沙先生讲学及余暇垂钓情景,彰显儒家衣钵传承精神(白沙先生晚年将其作为衣钵传给弟子湛若水)。筹划白沙墓园修复工程,再现当年“千秋仰之”陵园风貌。

    三、加强文化遗产环境整治和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坚持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一盘棋,统筹文物保护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文物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融合发展。按照主客共享、宜居宜游的理念,加大文化遗产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实行“治山、治水、治污、治路、治乱、治厕”全面推进,开展管线入地、公路硬化、乡村绿化美化亮化等系列工程,完善文化遗产周边道路、交通标识、公交路线、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提升人居品质。坚持文化旅游推广与城市整体形象宣传相结合,以组织风光摄影、编创本土文艺作品、编写乡土教材、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强文化遗产价值宣传,举办茅龙笔制作技艺展示、茅龙书法绘画作品展示、开笔礼等活动,深度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文博数字产品传输方式,建立互动体验、即时共享平台,运用虚拟现实、3D场景再现等展示手段,拉近文物与社会大众的距离,加深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系江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刘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