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若谷:北京路南拓应打造城市文化地标的新承载地

20.05.2022  18:34
  凡是著名的城市必然有著名文化地标彰显其独特风格品质。在西安的芙蓉街人们可以触摸到盛唐作为世界中心地的豪迈与豁达;在上海的南京路人们体验到的是“冒险家乐园”的中西荟萃;在伦敦的牛津街人们可以感受往昔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以及再城市化带来的创意文化之光。   广州是一座最市民化的城市,也是一座被誉为“敢为人先”前沿地的城市,却总给人一种“说不清的广州”的朦胧印象。基于此,北京路的南拓应赋予更为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打造出广州城市文化地标的新承载地。     从广州近百年建城史中理解城市文化   究竟何为广州文化地标的“”与“”?首先,挖掘理解广州城市文化,要从广州近百年建城史中寻找答案。广州偏于南隅,依山傍海珠云翠。作为千年商都百舸争流、商馆云集古而有之,但其真正近代城市的发端源于清一口通商政策。   作为清王朝与世界商贸文明对话的唯一关口,广州是封建中国参与21世纪全球海洋文明和近现代工业文明变革的文化桥头堡,并进而形成了传统岭南文化与世界多元文明相互借鉴碰撞的独特建城时空体。   更为重要的是,广州的百年建城史与康梁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决定中国近代史命运重大事件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文脉联系。在岭南地域涌现出的爱国、维新、民主共和等社会思潮助推了中国历史车轮站在与世界同步的新起跑点上,决定了广州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不可替代性。   其二,广州文化地标拥有可见可感的丰富物质、非物质文化资源体系。广州十三行缔造的“一口通商,万国来朝”的辉煌不仅仅实现了世界性商品、技术的交流集散,更促进了生活化、市民化多元文化的碰撞。由此孕育出以传统中国元素、岭南文脉为底色,融汇西学东渐、师夷自强并进一步发展创新后的文化万相。   广州因此拥有了独特的赛龙舟、醒狮等民俗文化,美食叹茶叹世界的粤菜文化,粤语流行歌曲的大众通识文化,三雕一彩一绣的工艺美术文化以及广式骑楼、岭南盆景建筑文化。这些众多非遗项目的集大成使广州文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实体,并无一不彰显出广州文化细节里对审美极致的追求以及不动声色的双赢内敛。   其三,广州文化已经淬炼出独特的文化精神与文化风骨。不同于一种风格的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广州的文化精神是多棱镜式的,这种归类的模糊性恰恰成为其城市魅力所在。   广州市民文化浓郁,讲究淡定从容自适,提倡流水不腐、兼容并蓄,饮食如斯,做人做事亦如斯。同时,广州城市精神又在世俗与市井之间顺势、择时地体现出前瞻性与开拓性。在理性的静水深流、包容内敛中伺机爆发出勇立潮头“得风气之先,领时代之变,走变革之路”的价值追求。   应当说广州是一座文化的海绵城市,广州文化地标的内核并不是某种单一特质的城市品格,而重在万花筒式的叠加体现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路发源地、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等每个历史变迁中的文化风貌。    为大湾区文化共识提供实体的文化纽带   北京路是大湾区唯一全国示范步行街,当前正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如何借由南拓,打造广州文化地标?   一是从广州在“人文湾区”建设中的精神地理价值看,北京路南拓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识提供了实体的文化纽带。南拓改造后的北京路不仅是“最广州”的商业步行街,更是港澳同胞乃至世界华人华侨溯源岭南文化之根与魂的现实场域。   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地下藏着5朝代11层的路面。在这里可以真实触摸到广州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发现世界华人文化共同的符号特征以及价值追寻。这个以北京路为载体的地域性文化地标不仅赋予本土文化更有时代意义的形象重塑,更可为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精神滋养,注入更有提升效应的文化竞争力。   二是从广州大城格局看,北京路南拓旨在以商业文化空间活力复兴为切口落实老城市新活力的城市发展战略。文化的包容多元铸就了广州更为丰富的亦商亦居亦业城市特质,也决定了广州的城市形态格局绝非单一的同心圆结构而是多功能轴与多中心的协同耦合。   因此,把握好“”城市中轴线与“”文化中轴线的对立统一显得尤为重要,即要从统筹城市产业重心东进与文化脉络南拓的高度和大尺度谋划北京路南拓工程。   三是从文化地标具体建设思路看,北京路南拓的文化价值在于淬炼出广州独树一帜、引领时代之变的商业文明神貌。通过各种物理空间载体与商业业态的优化更新,吸纳融汇尽可能多的广州文化元素,呈现出一条具有历史与未来对话时空感叠加的岭南风情文化街区。   基于广州文化构成的兼容性与异质感,在北京路物质更新改造中注入文化内涵应以融合荟萃为主导。首先是多种新型商业与非商业化业态的融合,除美食广州、购物广州外还应广泛增添粤剧广州、潮味广州、电影广州、动漫广州等更为丰富的文化角色体验。   其次是传统文化与科技文化的融合,用数字化、智能化、参与式的光影技术重现十三行的商贸盛况,展现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商业繁荣。其三,还要考虑步行街与外部环境的融合,确保城市文脉的浑然一体,形成与周边社区交通、生活、居住的有机衔接。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