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牛是这样炼成的

09.08.2015  13:33
珠海经济特区35年发展史,实际上是珠海人35年奋斗、创业故事的缩影,李南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拓荒牛是怎样炼成的。

口述人:李南华

简介:李南华,男,1942年出生。1969年12月服从革命需要,从顺德县调到红旗农场工作,曾经担任红旗农场副书记、副场长、场长、党委书记,珠江磨刀门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市国土局局长、珠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珠海经济特区35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实际上是珠海人35年奋斗、创业故事的缩影,其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拓荒牛,他们是珠海特区精神的高度概括。李南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拓荒牛是怎样炼成的。

农场岁月战天斗地

我原来在顺德县财税部门调到桂洲公社工作,当过四清工作队队员、进过‘五七干校’。”李南华说,“1969年12月,上级把我抽调到位于珠海的省管红旗农场工作,这一干就是17年。

红旗农场当时堪称广东的西伯利亚,曾经有一句顺口溜来形容昔日条件的艰苦。“一个农场,两只鸭子(指农场职工一个月22元工资),三坂烂地,四面环海,五个大队(分场),六续建茅寮,七两大米,八口吃完,九九想起,十分凄凉。”当时只要一听说调往红旗农场,没几个人愿意来。但李南华一干就是17年,从连指导员到分场党总支书记,再到总场副书记、场长、场党委书记等。如今回想起17年的艰苦岁月,李南华感慨万千。

当时和李南华一起上岛的还有一批精干民兵和知识青年,主要工作就是种植水稻甘蔗、围海造地。不仅工作辛苦,而且伙食很差,每天吃的就靠萝卜干、豆腐乳、榄角、大头菜下饭。野菜也吃过不少,大家住的是草棚,每当农历初一十五天文大潮期,风大雨大,草棚里四处漏水。恶劣的环境导致人心不稳,许多知青闹着要离场。李南华说,唯有自己以身作则,带头苦干才能稳定队伍。但是即便这样,由于左倾思想的干扰,农场年年亏损,常常挨省里批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给红旗农场干部职工带来极大鼓舞。李南华带领干部职工积极改革农场的经营管理体制,推出承包制,种植作物由水稻改成更适宜生长的甘蔗,经济效益连年提升,农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从1983年到1985年,仅用了三年时间,红旗农场消灭了草棚,全部盖上了砖瓦房。经济从1977年亏损565万元到1985年全场扭亏为盈利达256.6万元。

围垦造地20万亩

1986年,省委组织部突然下调令,调李南华回佛山工作。“临走之前,我去向珠海市领导辞行,时任市长梁广大极力挽留我参与经济特区建设。”李南华说,“于是我决定留下来,当年9月被安排到珠江磨刀门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同年12月被任命为公司党委书记。

当时磨刀门公司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任董事长,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戴良生和梁广大市长均兼任副董事长。

李南华到任后以围海造地为工作重点,带领干部职工勤俭创业,加快施工进度,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使磨刀门工程初具规模,围地面积5万多亩,完成可围海域1.5万亩,完成水船闸4座,土石方700多万方,是1986年的6.8倍,另外在整治耕地、修建海堤、渔业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等方面,均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年盈利114万元,比1986年增加13倍,年创汇423万元,比1986年增加5.5倍。

除此之外,磨刀门公司还积极进行内引外联,先后开办了18家下属企业,初步形成了集团性的外向型企业。

企业效益突飞猛进,但作为总经理的他不设专车,公务用车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他人送的烟酒,他交给办公室作公司接待用;并拒收包工头送的贵重礼物和红包;出差不住宾馆,而是住廉价的招待所和小旅馆。他每月大半时间都在围垦工地现场和生产单位,现场指导监督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有一次洪湾水闸遭遇台风护堤崩缺,他在现场指挥,和抢险队伍一起在现场苦战三天三夜,对干部职工鼓舞很大,最终战胜了灾害。李南华说,磨刀门公司先后围海造地20万亩,为特区建设留下了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

尽职尽责当好配角

李南华说,从1991年开始,他先后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作为时任市委书记、市长梁广大的主要助手,他牢记执政为民的职责,尽职尽责当好配角,协助梁广大同志狠抓特区建设,致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当时在市政府集体领导下,主要采取了六大发展战略抓经济。经济结构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企业规模从中小型向大型集团化转变,以大带小形成多层次经济格局,从简单加工转移到原材料生产,从简单来料加工向深加工转变,从不重视内部管理到提高效益转型。1991年至1996年5年间共引进三资企业3000多家,平均年增速30%多,最高达56%,同时严格抓好土地管理,做好以地生财这篇大文章。

我们还千方百计筹集发展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化进程。”李南华说,“当时可以说是特区发展最快的时期。”珠海机场、航展、高栏港、板樟山隧道、人民路、珠海大桥、洪湾电厂等一系列重大命运工程,就是那时建的。还有自来水、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干部职工住房、菜篮子等民生工程也是从无到有建起来的。

重大事项讨论决定

李南华说,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授予珠海立法权,当年他也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这个任上,他一干就是8年多直到退休。8年多来,李南华亲自主持了每一个法规、每一个条文的审议、讨论、修改和制定。市人大常委会共制定法规38件,修订1件,其中有4件法规被国务院法制办作为地方优秀法规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其中的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科技成果入股与提成条例、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条例、企业工资支付条例、执业律师保障条例等在全国都是创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进程。

李南华还“为了加强人大法律监督,市人大常委会还对其任命的政府各委、办、局主要领导,开展述职评议工作。”一些参加述职评议的干部群众表示,主要领导在单位中都是说别人多、检查自己少。述职评议要求主要领导向下属和权力机关作出自我检查,接受下属批评意见,这实实在在体现了干部、群众对领导的监督。

而人大对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权以及对其任命单位领导的评议,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