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不如拼产品规划

25.06.2014  12:38

原标题: 拼爹?不如拼产品规划

■徐晨华

  “你造吗?中国汽车公司的未来赢在哪?

  一位主管销售的老总和笔者闲聊此话题时,他抛给我这个问题,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服务”。他摇摇头说,“服务是重要,现实看,就是未来车型的规划。”谈及此,他无不愤慨地感叹公司自身的先天严重不足。

  他告诉我,事实上,公司成立快十年了,在他接管之前,这家貌似全国发展形势最好的汽车公司,在产品规划上居然没做一点事情。

  “5年后,我们卖什么车?

  这位汽车公司老总是位性情中人,他所谓赢在哪,直白一点指的便是未来要国产什么车?商品规划部——何许部门也?对大多汽车行业内部人士来说,这是一个太对外界开放的低调且神秘部门,事实上,这种低调绝非标榜,这就是一个大多全国汽车公司内部不太重视的“小部门”。

  目前,中国汽车公司中,尤其是合资汽车公司的产品规划部大多处在低级水平,很多汽车公司仍然处在“拼爹”状态,仰仗着外资合作方对一些全球畅销车型资源,产品规划部唯一做的工作便是尽可能地将核心资源抢在自己手里,由于有全球市场的鉴定,因此几乎无需考虑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小修小补。

  除自身对此不重视外,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譬如产品规划做得再好,可能在公司一把手看来,个人情趣的选择才是王道,自己喜欢就选哪一款,如果遇上了理性一点的领导,会考虑考虑未来消费者的感受。

  往深处想,更严重的是,由于大多合资汽车公司的中方老板身处体制内,5年之后的事情,天晓得!若要花大量资源和精力在产品规划上,最多也只是给他人做嫁衣,原因你懂的,等不到5年,或许你早已拍拍屁股走人了。

  我那位汽车公司老总朋友文章开头所言,似乎有所指,却是不好道明。中国的汽车公司,尤其是最主流的合资汽车公司仍然处在“拼爹”状态——往通俗里说,就是抢全球核心车型资源,眼下也是中国各大主流汽车公司产品规划部门最核心的任务,如果说得更实际一点,他们平时的工作更多是为现任老板们的“个人喜好”背书。

  放眼全国的合资汽车公司,在产品规划上,做得有声有色的不多,有两个企业——上海大众和北京现代有点代表性,以中级车的产品矩阵便能窥见一二。

  上海大众的中级车战略选择“朗逸家族”式的定位,依靠三厢、两厢、掀背、CROSS等各种版本的朗逸去抢占中级车市场这个全国最大的细分市场。北京现代则选择了伊兰特、伊兰特悦动、朗动为核心的几代伊兰特同堂销售的组合式打法攻占中级车市场。

  为何上海大众和北京现代能够在中级车市场上高居榜首?原因和5年前这两家公司所做的产品规划不无关系,眼下若要对5年后、10年后的中国汽车市场做一轮透彻分析,大多数的人很难看清楚未来的消费者需求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然而,这却恰恰是产品企划部门应该成为各大汽车公司最重要的部门的核心原因之一。

  在此,体制的所限不再赘言,抛开体制不说,单从职业精神讲,作为一家汽车公司的一把手,是否该为这家汽车公司的5年甚至10年考虑考虑?产品规划,虽然帮不上眼下焦灼不安的销售和利润任务一点忙,但“造福子孙”的事儿,咱们就不能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