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守信望爱 共筑中国梦

26.06.2014  12:19

湛江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  宗世亮

  基督徒的人生是信望爱的人生。信心、爱心和盼望是基督徒心中常存的正能量,是引导基督徒度过乐观、顺服、感恩人生的内在态度,也是千千万万基督徒发挥光盐效应、积极投身社会建设的动力来源。在这个举国上下呼唤正能量,为中国梦的实现献上自己一份心力的今天,中国的基督徒应该怎样去发挥这些正能量呢?
  六十多年前,老一辈基督徒面对一个崭新的时代,宣告了上帝给予中国教会的异象和梦想,表达了中国基督徒努力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心声。时至今日,“三自”、“爱国”仍然是中国教会安身立命之本,而如何将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融合,适应并促进社会及自身的和谐发展,始终是摆在每个基督徒和中国传道人面前的使命。
  一、靠信心站稳脚跟
  基督信仰看重人的信心,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学也认为信心是人内心的正能量之一。
在6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很多国家和民众陷入恐慌之际,中国的稳定的经济和金融成了世界的中流砥柱,记得当时的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更是多次提到“信心”一词。2012年12月,在广东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习近平强调: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河北阜平看望困难群众时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2013年10月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发表讲话《我的信心从哪里来》,阐述了中国经济的“四大信心”。而2012年11月习主席率先提出的“中国梦”一词,正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恢复的信心与盼望,也反映出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包括信教群众的共同心声。
  纯正的信仰能带给人纯正的信心,基督徒的信心是对上帝的信心,也体现在对上帝设立的政权和执政掌权者的信心与顺服。基督教认为: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罗13:1 )。 
   《圣经》也教导我们,信徒不能空有信心,也要积极行动。人类有责任管理维护好这个世界的生态,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对上帝负责(创1:28,弗6:5-7)。基督徒信心的正能量也体现在对社会文明与秩序的维护上。电影《泰坦尼克号》给世人展示了面临灾难和危机之时,基督徒的信心与坚持,那种唯有真信仰才能做出来的舍己与从容,曾感动了一代中国人。
  纯正的信心与信仰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人生的正能量,但是迷信和异端邪教却是现代社会的毒瘤,破坏着社会的肌体,败坏着人的信心与进取心。异端多利用恐吓的手段去控制人心,有的弟兄姊妹本来是乐观向上的人,被异端迷惑之后,整天陷入末世的恐惧之中,丧失了生活的信念和勇气。
因此,教会应传讲和引导纯正的信仰,驳斥异端,激发信徒信心的正能量,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以盼望织就梦想
  人有信心就会有盼望。盼望是信心的方向,是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人生不能没有梦想,追求人生幸福的梦就是理想,就是奋斗目标,就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国梦是中华民族长久盼望的内心表述,是近代以来民族复兴的迫切诉求。中国梦不是自欺欺人的“黄粱梦”,不是只有一场空欢喜的“南柯梦”,不是乌托邦式的“桃源梦”,不是戏台上下云霓明灭的“红楼梦”,不是谁梦谁都搞不清楚的“庄周梦”,而是目标明确、切实可行、求真务实的奋斗之梦。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是中华民族久远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现世今生的梦。今日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中国梦。然而,梦想和现实之间,还隔着往复的山峦、崎岖的险途、湍急的河流,还会有无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经受无数的挫折和考验,因而也还必须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伟大目标需要坚韧不拔的努力。
  有梦想就有盼望,有盼望就有方向。基督教会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就是要发挥正能量,以积极的心态、勤劳的双手、盼望的眼睛、虔诚的祷告为中国梦的实现献上自己的一份心力,因为这是全民族共同的目标,基督徒在民族复兴和美好生活上的梦想与盼望是与全国人民一致的。我在教会每次的祷告会上总能听到广大信徒对于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国家领导人健康的美好祝愿。基督徒作为国家公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福利政策、民生福祉的广泛好处,比如义务教育、医保、养老、住房等福利政策,基督徒是懂得感恩和乐意尽责的。感恩表现在为国家祷告、回报社会,尽责表现在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诚信勤恳去做,像是为上帝而做,表现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遵纪守法、奉献爱心、乐善好施......为中国梦的实现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我们基督徒内心的盼望与表达。
  三、用爱心铺平道路
  基督教被称为爱的宗教,圣经哥林多前书13章“爱的颂歌”最后总结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爱是新旧约一切道理的总纲,也是耶稣基督给我们的最重要命令,让我们彼此相爱,并且爱邻舍,爱仇敌,乐于饶恕,乐善好施,爱人如己,圣经也教导我们要爱国爱教,这成为中国教会的立教之本。
  在教会的实践和信徒的生活中,爱是信仰的纲领,是行动的指针,是活出来的基督形象。教会不但要宣讲爱,更要实践爱。因此,教会在社会慈善事业上,是乐意献上爱心,尽心尽力去做的。无论是平时的扶老恤孤、助残帮贫、义诊施药、捐资助学、修桥补路,还是在面临大灾大难时参与救灾、赈灾捐助、灾后重建,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出人出资出力,主动担起奉献爱心的光荣使命。
  爱是社会的润滑剂,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亲情和道德的回家之路。基督徒身体力行去实践爱,不但可以造就父慈子孝、夫妻相爱、子女喜乐的幸福家庭环境,也为改善邻里关系、社会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注入了最重要的正能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愿基督徒发挥信望爱的正能量,并把它们传递出去。在这个齐声呼唤正能量,努力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时节,广大基督徒愿和各族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文明献上自己信心的祝祷和盼望,献上自己一份应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