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堂遭偷倒10万吨臭污泥 持续倒月余无人管

20.04.2015  12:52
虽然已被一层黄土覆盖,但污泥堆散发的臭味依然很浓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10余万吨污泥“从天而降

   发生在东莞中堂的这一污泥偷倒事件,折射出广东目前污泥处置的艰难困境

  “这些污泥把人都臭晕了。”4月16日,东莞中堂镇豆豉洲江南大桥下,承包水利工程的老陈对着庞大的污泥堆捂住鼻子说道。

  这是广东最新一起污泥偷倒遭曝光的案例。在广东省环保领域,污泥是个敏感话题:广东每年产生污泥350万吨,其中8成未得到妥善处理。居民、企业缴纳的污水处理费中含有污泥处理费用,但不少广东污泥处理企业由于技术不过关、追逐暴利等原因,将未经处理的污泥转给私人,倒进荒山或偏远地区。

  羊城晚报记者 杨辉 陈强 实习生 刘希

   十余万吨污泥“飞入”东莞

  老陈和附近做工程的人介绍,东江入海口处这个占地两个足球场大小、高3米的污泥堆,总量约10万至15万吨,这些污泥是最近一两个月被偷倒过来的。豆豉洲江南大桥附近的不少村民也确认了老陈的说法。

  “都是深夜偷倒,一晚上几十台车,持续倒了一个多月。没人管。”污泥堆附近的养鱼村民说。

  爬上这堆污泥顶部,在没有被黄土覆盖的黑褐色污泥处,越走近臭味越浓,让人恶心、反胃。地势较低的地方有黑色积水,走近可看到积水上漂浮着污渍,且冒着黑色泡沫。虽然倾倒已超过1个月,但污泥上寸草不生,已被覆盖的污泥上也没有任何植物生长。

  记者初步估算,这块空地大概有两百米见方,3米左右高,除去早期堆放的建筑垃圾和后来覆盖的黄土,污泥总量约10万—15万吨。按照普通污泥处理费用200元/吨和工业污泥600元/吨估算,这堆泥的处理费用在2000万至8000万元左右。

  中堂镇的干部告诉记者,他们也不知道污泥是从哪里来的,“深夜偷倒了一个月污泥,我们镇环保部门干部都没发现,(他们)有责任。但让干部半夜去蹲守也不现实,路政、交通等部门也有责任,大批恶臭泥头车倒泥,他们也不查。

  对于“飞来”的污泥,东莞政府各部门的说法相互打架:东莞市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称,他们不清楚此事的具体情况,要问中堂镇政府;中堂镇政府宣传办在给记者的《关于群众反映江南大桥旁“豆豉洲”地块堆放污泥的情况说明》称,当地只是个建筑余泥堆放地,至于为何建筑余泥会这么臭,情况说明没有提及;中堂镇环保部门的领导称,不知道污泥是哪里来的,怀疑是河道清淤时偷倒的;还有知情的当地干部透露,这些污泥另有来源。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河道淤泥烘干脱水后,不会有那么重的气味。”中堂镇有熟悉污泥处理情况的干部在电话中向记者透露,公用事业局的人来看了,从专业角度确认这不是普通污泥。“我们基层缺人手和技术,不知道污泥的性质。而污泥的来源可能要问东莞市环保局”。

  记者将污泥的照片传给国内污泥处理方面的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查看,他们称这些泥有很大可能是未经安全处理的毒害污泥。“处理完毕的污泥不会黑臭,也不是稀泥状,而是没有味道的灰,可以一把抓起来。”有专家告诉记者。

   污泥处置率低,处理方式单一

  “污泥处理话题很敏感!”广东省环保厅有知情人士介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全国一年产污泥3000多万吨,广东一年是300多万吨,合规格的安全处理处置也就20%。

  2014年12月27日广东省污泥处理处置形势分析研讨会现场,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广东每年污泥的产量是350万吨,但已建成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处理量为236.5万吨/年,存在较大缺口。而一些拿到环保部门污泥处理资质的企业,建成后设施也大多荒废未用,沦为摆设。

  上述会议现场的一份数据显示,2012年年初,广东全省符合无害化处置要求的污泥处置率不到50%。同时,广东污泥处置方式单一,过半污泥被直接填埋,符合卫生填埋的只占少数。

  华南农业大学一位土壤修复领域的专家称,处理完毕的污泥本身是无味道的固体,但大量黑臭稀泥显示这些污泥并未被妥善处理。“广东一些地区的污泥名义上说是运到肇庆等地去堆肥,但你跟踪就知道它(污泥)去哪了!

  今年1月,河源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被曝将大量黑臭污泥运送到东源县坭坑村的后山倾倒。事发后,该公司称,“黑臭”污泥为该中心的有机肥。

  2014年11月肇庆四会与佛山三水交界处的大旺石碑东出现大量黑臭污泥。当地环保部门称,这种黑臭泥是污泥处理后的半成品“碳基质”,是私人倾倒在山坑的。

  类似污泥倾倒事件近几年在广东各地多次发生。

  此前污泥量不大的时候,处理污泥的通行做法基本是简单填埋。随着污水处理厂大量上马建设,污泥量大增,珠三角各市大多选择将污泥外运:深圳的污泥运到阳江处理,珠海的污泥卖给400公里外的湛江“堆肥”,广州的污泥则运至肇庆、清远、中山、东莞和英德等地烧砖、堆肥。

  “长途运输不好管理污泥去向,风险大,我们不建议,但除了运走,也没有其他方法。”珠海市环保系统有领导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企业偷倒污泥的利益则是巨大的:广东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300吨,处理这些污泥的成本约6万元,如果不经处理而偷倒掉这些污泥,每天节省4万元,一个月就可节省上百万元。因此污泥事件曝光后,企业宁愿花钱公关曝光者,也不愿意改善技术,切实按照规范处理污泥。

  也有企业辩称,按照正常价格处理污泥赚不到钱。“200元/吨的价格也是亏本,人工、设备投入很高。我们处于半停产状态,200吨/日的处理能力,才处理100吨/日,设备没有满负荷运转。”珠海市伟力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之所以还在坚持,是因为看好污泥处理市场的未来前景。

   污泥处理 技术还不过关

  广东省污泥产业协会会长周顺贵支持将污泥纳入土地循环利用。“污泥不单含有热值,它还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污泥的肥效相当于猪粪,比牛粪的肥效还要高。”不过记者了解到,由于技术不过关和成本较高,广东的农业部门和市民都对污泥堆肥培育出来的农产品持怀疑态度。

  广州曾将猎德等四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用于制砖,但污泥制砖并非简单技术,同时,污泥制砖产生的二噁英等废气无法处理则会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污泥做建材在国内已经“声名狼藉”,但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广东污泥处理企业仍在用污泥制砖,更有甚者,将未经处理的污泥交给砖厂制砖。

  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说:“环保、水务部门应尽快改变目前的监管模式,不能各管一段,而且要监管好污泥究竟到哪里去了,避免被不良企业钻空子。市政污泥不是让私人拉走就完了,不能授权给没有处理能力的私人做这个事情。

  陈同斌认为,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的污泥处理走在了广东的前面,广东应该多向这些城市学习。

  据陈同斌介绍,国内土壤修复技术储备不足,同时,国内的污泥处理和处理技术研究方面,环保部、农业部、国土部、科技部、中科院都在做,工作分散,缺乏集成,且研究与产业应用存在脱节。

  广州市2014年年底决定,上马污泥干化减量设施,就地让污泥的含水率降到30%—40%,再将干化后的污泥运至水泥厂、电厂或垃圾焚烧厂直接焚烧。这种处理路线,虽然一些专家称:焚烧含水量30%的污泥成本高,同时还需加入石灰、铁盐,增加了污泥量。但这已经是广州目前污泥处理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