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持续推进珠三角绿色生态水网建设

04.09.2018  02:30

自2015年起,珠三角各地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努力构建湿地公园网络,每市建设一个以上国家湿地公园,两个以上省级湿地公园,每个县(市、区)高标准建设示范性湿地公园。


除了打造出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湿地公园精品,珠三角各地以水网地区绿化美化为补充,营建防护绿带,修复拓展河涌两岸、环湖(库)滨水景观林带,实现水网地区生态化、景观化。至2017年底,珠三角地区已建成各类湿地公园113个,建设与村级排污设施相配套的乡村小型湿地1000个,水网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实现区域水网基本贯通;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改善,岭南水乡文化得到展示,绿色生态水网初步建成。

最典型的绿色生态水网建设案例,非广州海珠湿地莫属。广州海珠湿地前身是万亩果园。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果树林面积从近4万亩萎缩至1万多亩,这块“绿肺”濒临消失,枯木老树、飞鸟不栖、污水横流。2012年以来,广州海珠湿地摇身一变,万木争荣、百鸟翔集、绿水潺潺,入选国家湿地公园“四颗明珠”,荣获2017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广东省湿地保护杰出奖等称号,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划定鸟类栖息地和保护区,实施生境改造和自然招引,湿地内鸟类从72种增加到167种,鱼类和底栖生物基本涵盖珠江水系种群,广州城央重现“鱼鸟天堂”。

海绵城市”效果明显。开展水网联通、水系清淤、管网截污、“食藻虫”水生态修复等工程,疏通河涌39条,调节城区内涝50平方公里,调蓄雨洪200万立方米,湿地周边水浸街现象基本消除。生态服务功能突显。流入湿地的Ⅴ类珠江水经过沉淀过滤后,提升为Ⅳ类水;湿地周边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0微克,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0%左右。广州海珠湿地已成为广州的城市会客厅和招商新名片,生态效应逐渐转化为创新经济和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总而言之,自2015年9月,广东省政府提出5年时间基本建成生态健康、绿水相依、通江达海、人水和谐的珠三角绿色生态水网。现今已逐步完善且成果显著,新时代香飘四季的岭南水乡风貌将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广东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省级抽查
为全面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林业厅
[茂名]释放生态红利 助力林业产业新兴力量
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自林业厅
深圳:以“全域公园”再造绿色新特区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公园是一大重要载体。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