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辞退,说好的弹性学制呢

12.11.2015  11:15
原标题:“挂科”辞退,说好的弹性学制呢

 

  

  记者日前从佛山本地一高校获悉,该校招生办在微信公众号上公示了一份处罚名单,14名学生因为在校期间“挂科”太多,被予以退学,另外有59名学生予以留级处理警告。(昨日本报)

  “挂科”不是病,“”多了要命,被学校“扫地出门”,算是“”了。不知道教育部听了这个消息,会不会“哭晕在厕所”,因为教育部于去年12月10日曾下发通知,明确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休学创业都放行,“挂科”要退学就有点说不过去,不过该校表示,2012级学生执行的是2008年出台的管理规定。不用翻检该管理规定,吃过大学饭的都知道,“挂科”肯定是一种“高危行为”。教育部虽然发令了,但新规范还没落地,旧制度惯性还在,高校存在“选择困难症”也是可以理解。

  大学在校学生创业,是高校弹性学制的一只推手。大学生创业维艰,劳心劳力、花钱花时,耽误学业在所难免,按过往管理制度,科“”多了,毕业都有困难,创业最大风险也许就在此。依托于完全学分制之上的弹性学制可免大学生后顾之忧,让他们鱼与熊掌兼得。国外许多大学在这方面都很宽松,如芬兰的大学,采取完全学分制,学习时间学生自己安排,根据个人情况慢慢修完,有的学生读了两三年大学之后工作去了,几年后再回校园继续学业。

  弹性学制之所以成为大学主流,更被看重的品质是对学习主体的尊重。大学所贵者,在乎培养学生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与自我管理能力,使之具备成为社会精英之特质。传统大学教育,多半是“喂饭”,学校端什么“”,大学生就吃啥,不准挑肥拣瘦,拒绝合作者就可能“出局”。基于灵活课程设置的弹性学制,颠覆了这一路径依赖,学校从教育组织者变成教育服务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选择者。这一变化要求,学校有更强服务意识、更佳服务质素,学生有更高自我认识智慧、更强自我管理能力。尊重学习主体意愿,有助提升学习能动性,涵养宝贵的独立精神。

  技术形态变化,教育生态革新,弹性学制水到渠成。别的不说,就方兴未艾的“慕课”,可能就是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挖墓人”,基于“互联网+”之上,打造开放、平等、共享、即时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氛围,不但大学围墙会被冲垮,甚至地域疆界都不复存在。有专家甚至将“慕课”视作“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已发生如此深刻的变革,你还死守那本“老皇历”,岂非南辕北辙?

  学分制至少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进我国,但多半是“变形记”,只能称作“学年学分制”,学年还是一道硬杠杠。个别高校近年所推的完全学分制,也不过是将学制年限稍稍拉长而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当然,要改变一个沿用了几十年、形成高度依赖的教育体制,重塑一个全新的教育形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有教育理念的革故鼎新,也有管理手段、教育技术的与时俱进,每个领域都“山重水复”,知易行难。你看,教务处要及时增减课程、财务处要在学分基础上进行收费、宿舍管理科要重新设立学生住房制度、派遣部门要变学年制为全年任意派遣制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师资,如果课程不带强制色彩,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用脚投票,一些“一本讲义走天下”的“经师”大概就要改行了。

  知难而进,敢啃硬骨头,方称智勇。无论再难,该推的好制度还是要推,与其被时代拖着走,不如自己先跑起来,不完善可以在运行中慢慢打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