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承载振兴发展希望的提案得到市委书记的重点督办

03.12.2014  11:08

  ●本报记者  刘奕宏

  “去年,我联合两位市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振兴实体经济的建议》(第20140026号)的提案,能得到市委书记的重点督办,感到非常高兴。”提案人之一的市政协委员、民革梅州市主委伍德凤在昨日举行的督办工作会议上表示。记者获悉,这份由伍德凤、侯银生、吴文达三名委员提交的提案,基于加快梅州振兴发展和克服梅州发展瓶颈的需要,提出优化梅州营商环境,发展实体经济的建议。

  这份承载着加快梅州振兴发展期望的提案是怎样形成的?点出了梅州发展实体经济面临哪些营商环境问题?目前办理进度如何?为此记者进行采访了解。

  案由

  因“后无追兵”

  必须加快发展

  伍德凤委员表示,提案中的有些建议以前自己也多次在各种议政场合提出,去年之所以提出这个提案,就是感到,梅州若再不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将与周边地区差距越拉越大。她举与梅州同属客家地区的龙岩、赣州为例:“2013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约800亿元,仅相当于龙岩的54%,赣州的48%,人均总产值仅相当于龙岩的1/3。2014年上半年梅州经济增长速度7.6%、龙岩9.7%、赣州10%。”“人家也曾经同属经济不发达地区,但因其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培育了不少几十亿、超百亿的骨干企业,结果就不一样。”

  伍德凤认为,实体经济直接创造财富,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资金流向,影响企业去留。关键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自身的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招商引资才能真正招得来、留得住。梅州交通、区位已处劣势,只有在营商环境上补齐这一短板,才有可能迎头赶上,尽快使梅州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她表示,这既是中央对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环境、振兴实体经济的要求,也是梅州自身发展的需要。

  建议

  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梅州营商环境,发展实体经济,这份提案作出了哪些建议?伍德凤认为,梅州的营商环境存在人们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观念,存在崇商重企氛围不足的状况。同时政府在争取中央与省政策扶持方面,与同为原中央苏区的赣州、龙岩相比存在力度差距。近年政府开展了“暖企行动”,但依然存在政府服务实体经济职能错位和政务环境的公平、公开、公正有待优化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提案提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实业兴国、工业兴市思想的建议,由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改善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一条龙”服务。严格按中央、省顶层设计优化审批程序,大幅提高办事效率,推行并联审批、多证联办、网上审批等制度,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提案还建议,咬住实体经济不放松,重点选择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的项目,对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力促其做大做强。同时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亲商、爱商、敬商、助商的氛围。

  办理

  结合部门职能

  落实意见建议

  记者从市政协获悉,提案办理单位市经信局和市工商局作出了办理答复和分办意见,办理部门结合自身职能,正在落实有关意见建议。

  市经信局继续开展暖企服务活动。在制订出台《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振兴发展的意见》,梳理跟进60个新上工业项目和60年技改项目。指导梅县区、蕉岭县、五华县、丰顺县、大埔县和蕉华工业园编制县级生态工业园区申报省产业转移园,力争于2017年以前全部纳入享受省产业转移园政策范畴。牵头组织成立了由134家企业和协会参加的梅州市企业联合会等内容,涉及重视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培育公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服务公开透明,营造良好氛围六方面。

  市工商局也表示,将立足工商职能,全力落实商事登记改革,通过采取“五个转变”的改革措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为梅州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实现 “零首付”可注册公司;拿到营业执照就能开业;告别年检,推行年度报告制度;既松绑又强化必要监管,市场监管由“政府监管”逐步向“行业和社会组织监管与政府共同监管”转变。

  肯定提案办理工作进展之余,伍德凤委员认为,梅州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实体经济,还要靠梅州社会整体的努力。梅州发展经济的困难前所未有,但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有苏区振兴和粤东西北振兴两大红利。在新的市领导班子带领下,梅州人民发扬务实肯干、敢于拼搏的精神,一定能实现梅州经济的早日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