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遗体是生命高尚的延续

19.12.2014  13:56

  【茶座】

  辛平

  本报近日报道,大埔县高陂镇银滩村23岁的小伙田子泉骑摩托遇车祸脑死亡,在他离开之际,家人一致决定将小田的一肝一心两肾无偿捐献,让更多的人来延续他的生命。

  选择捐献遗体器官的摩托车遇难小伙的家长,不仅让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延续,这种高尚的生命活动,也将社会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令人称道。

  遗体器官捐赠是利人、利众、利族、利后人的高尚生命活动,它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续存,理应蔚然成风。然而,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束缚,在我国遗体捐献可谓讳莫如深,很少有人能认识到它的意义,并付诸行动。这导致我国遗体资源非常稀缺,据权威部门统计,每年有30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可只有1万人能够完成移植,主要原因是器官捐献率极低,中国肝肾等大器官的供需比例在1∶30左右,而这一数字在美国为1∶4。与此同时,我国医学院校在校生平均20人才能解剖一具尸体,而按照正常教学需要,医学院平均三至四名学生解剖不能少于一具尸体。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医学院的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一人解剖几具甚至十几具尸体。这种局面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医学进步。

  邓小平逝世后,不仅把自己的角膜贡献出来,遗体也捐作医学研究,最后,把骨灰撒到祖国的大海里去,让伟人形象在我们心目中变得更加高大。而小田父母的选择,让一个完结的生命仍然为活着的人们服务,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敬仰。

  笔者认为,为了让遗体捐献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政府不妨辟出一块地,建立一个遗体捐献者碑林,把捐献者的名字镌刻在碑上,供人瞻仰。这样的标记,既是捐献者家人寄托哀思的场所,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教育。这样,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长期努力,一定能够让遗体捐献这一崇高事业蔚然成风,从而让更多宝贵生命得以延续。

  欢迎广大读者针对梅州本地新闻发表评论,踊跃投稿。

  QQ:1715583351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