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捷运血案凸显年轻人反叛心理 应妥善应对
中新网5月23日电 台北捷运(地铁)21日下午发生砍人事件造成4人死亡。台湾《联合报》23日发表社论称,郑捷的随机杀人事件暴露了年轻一代反社会、缺乏良知的危险心灵;反省此一事件,如果只是一味要求“增加警力”恐怕不是正确的方法,必须了解郑捷的心里究竟潜藏着什么样的仇恨幻想,以及他一心想要扮演反社会角色的致命诱惑究竟从何而来。
文章摘编如下:
最初传出的消息是一名“醉汉”持刀砍人,但随后大家看到的是一名外观与一般年轻人无异的大学生,他既未饮酒,也未丧失心神,却连续挥刀砍杀。这样的案件,为台湾捷运史上首宗随机杀人事件勾勒出最幽暗的险恶与不安。
之所以会把凶手误传成“醉汉”,因为那是最容易想象的事:或许是家庭破碎,或者长期失业,又或临时受到什么刺激,然后在酒后失控作出可怕的暴行。然而,21岁的郑捷却只是“从小就想要做件大事”,本来打算大学毕业后再付诸行动,但“今天正好没课”,他就买了刀子,并挑选捷运站距最长的一段向同车旅客下手。
如果是醉汉,外人很快就能辨识出来;如果是外显的精神异常,旁人也比较容易提高警觉。然而,郑捷的危险心灵包藏在他平静的外表底下,他的反社会人格被大学生的身分掩盖;他在高中毕业纪念册上那句“我没有放火烧我家”的留言,被当成青春叛逆的趣味;他大学宿舍门上“打死不治疗”的横批,是室友们共同分享的病态时髦。在这样的文化下,像这样心存仇世的幻想、却又毫无罪恶感的年轻人,就算警察在每个捷运站都部署警力,又如何防制这类危险分子?
反社会人格的一大特征是“无罪恶感”,严重缺乏良心的谴责,也不会感到内疚或不安。警方侦讯郑捷时,他毫无悔意;甚至在警方提醒他上有父母、下有弟弟时,他依然无动于衷,呈现的正是这样的心理特质。
郑捷的随机杀人是计划发动,他4月份时在网上声称自己“会有一番大作为”,文中出现20个“砍”字,当时正值台湾反服贸、反核四的示威期;那种沸沸扬扬的气氛,乃至警察面对群众束手无策的情景,也许刺激了郑捷的神经,使其想要“做件大事”的念头“油然而生”。
如果说“太阳花学运”表现出了年轻人对政治的关注和自身的叛逆,郑捷的随机杀人事件则暴露了年轻一代反社会、缺乏良知的危险心灵,这一体两面的正反关系,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面。也因此,反省此一事件,如果只是一味要求“增加警力”恐怕不是正确的方法,必须了解郑捷的心里究竟潜藏着什么样的仇恨幻想,以及他一心想要扮演反社会角色的致命诱惑究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