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掀台湾教授西进潮 台媒析四类形式优点风险

27.03.2016  11:26

陆生是现在台湾各校争抢的生源。 台湾《旺报》图

  中新网3月27日电 据台湾《旺报》报道,台湾少子化掀大学倒闭、合并潮,不少大学未雨绸缪,除了广招境外生“输入”生源,也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教育资源“输出”,尤其又以营销到和台湾同文同种的大陆为最。盘点台湾大专校院“高教输出”的方式约有:第一类,台校师资出借;第二类,培训陆校教师及行政人员;第三类,专业know how输出到工作场域;最特殊的第四类,台校帮陆校“从无到有”成立新系所。这些方式都各有优点与风险。

  所谓师资出借,指的是台湾教师依照大陆大学学生所需,开设课程之后,赴陆校为陆生上课,通常为期1年。由于课程是为陆校量身打造,又可以称为“订单式”师资出借。

  值得一提的是,“订单式”师资是“3+1”学制的变形:“3+1”指陆校学生在学4年间,以专班形式到台湾姊妹校上课1年,在台的这1年,学费缴给台校,加上生活费、宿舍费、杂费,对台校来说是“大补帖”。

  问题是最近大陆政策改变,不再补贴学生出境学习,陆校为了省钱,要求台校出借师资,变成“4+0”,学费也不缴给台校。

  有大学校长直言:“3+1”变“4+0”,对台校一点好处也没有,“老师去大陆1年,研究和教学都中断,而且去了搞不好回不来了或不想回来了,长久下来会掏空台校”,因此不少台校坚决抵抗。

  但校长们坦承,目前台湾老师还可以选择去或不去大陆,若是未来少子化到一个阶段,比方说学生砍对半,就不需要那么多老师,“4+0”是消化老师员额的一种办法。

  第二类是台校培训陆校教师及行政人员,这也是目前台湾大专校院最普遍“知识输出”的方式。由于大陆中后段班的本科(普通大学)或专科办学特色不明显,师资也不佳,很需要向台校取经,因此这类陆师团非常盛行,每次为期3、5天到10几天不等,热门的台校一年可接待不下百团,且几乎没有风险,唯一要保证的只有学校人力要充足。

  第三类是台校教师将专业知识输出到大陆的对口工作场域。不过这种方式很挑产业,涉及两岸法令的、需要证照的,例如“医护系→养生村&长照中心”,“幼保系→幼儿园”或是“观光餐饮系→餐厅”,几乎都不适用。唯一能大展身手的只有服务业且不需要营业场地者,例如文创系或设计系。

  第四类是台校帮陆校“从无到有”成立新系所。促使台校协助陆校设系的原因有个大背景:由于大陆有断层,50到60岁年龄层且受过完整学术训练的教授极少,这使得大陆要设立新系所,最速成的方式就是找外头的专家来操刀,而且最好是系主任级以上的资深教授。陆校回馈的方式通常是送学生来台,或是给台校学生入学名额。

  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变成挖角。因为大陆新系所不会只需要规划课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教师团队来执行,因此“开山始祖”很可能走不掉,还顺带把一批教师带走,长久下来将掏空台湾的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