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原理 狠抓“核心”

13.04.2015  12:31

  【名师点拨】

  备战高考·地理

  受访名师:王彩莲(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中学地理高级教师、东山中学高三地理科教研组组长,多次获得“邹锡昌高考优秀指导教师奖”和“梅州市高考地理科高分尖子奖”。著有论文《谈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几点体会》、《论客家民居建筑“风水”观——以围龙屋为例》、《深度鉴赏旅游梅州客家文化传统民居风水文化》等。

  制定科学复习计划,有针对性复习;

  精选试题,强化训练,查缺补漏,忌题海作战。

  分析高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复习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对近5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通、做透,并且进行归纳分类。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

  自2010年以来,广东文综试题中地理部分题型模式都是采用11道选择题(每道4分,共44分)和两道综合题(共56分),题型题量基本稳定。从命题内容上来讲,由于题量有限而考察内容很多,所以只能抽样式地考察知识点。但从知识点考查的形式上看,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应用。许多的题目并非学生死记硬背即能解决的,而是要通过学生调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储备和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解决。

  这个阶段的复习,要抓重点,抓主干知识,注重知识点的联系,侧重引领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问题或热点区域联系起来。此外,精选试题,强化训练,再次梳理知识,检查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漏洞,及时反馈,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答题能力。

  后期备考回归原理,狠抓“核心

  后期备考中,要注意回归原理和过程、注重知识的迁移以及加强图像判读教学。一些学生复习中忽视地理原理的理解,而仅仅只关注结论,导致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一知半解,只能去死记硬背一些结论,不能用地理原理去分析新的地理问题。结果,在考试过程中,最基本的基础内容反而没考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地理原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及运用,加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其在新材料、新情景中也能由此及彼,应用课堂所学解决新面临的问题。此外,要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如何从图中找到必要的信息,让学生养成读好图的习惯。

  总体而言,近年来广东高考地理命题更加注重对考生知识基础检验的趋势,同时命题手法越来越灵活,更能检验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分析能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依旧是重中之重,对自然地理分析为主的问答题一改过去考试模式,要重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