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士探讨全球生态治理如何避“公地悲剧”
生态治理与美丽中国论坛现场贺俊怡摄
中新网贵阳6月26日电 (刘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是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在当前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建设中,各个国家都应该承担起应该承担起的责任,精诚合作,避免生态治理在全球化的‘公地悲剧’。”26日,生态治理与美丽中国论坛在贵阳举行,众多国内外政产学研用方面的高层次人士就全球生态治理建言献策,并达成一致态度。
目前,生态治理越来越体现全球化的趋势,各国如何顺应这一趋势成为本次论坛上中外各界人士探讨的焦点。
“在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建设中,首先必须明确这是全球性统一的活动,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某些组织能够完成的事情,必须是一个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合作,因为它有鲜明的公地特征。”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说,在共同使用这块“公地”的时候,各个国家要达成共识,重要的是要承担起应该承担起的责任,比如发达国家应该承担它的历史责任,发展中国家家应该更多地考虑怎么处理好今天的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宋维明引用中国传统古语“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表达了中国在推进全球全球生态治理中是合作者,而不是争论者。宋明伟表示,贵阳生态文明论坛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使全世界各个学者、专家及领导人汇聚一起,共同探讨面临的问题,共同分享理念和实践成果。
如何加强世界各国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加拿大林务局原副局长彭德雷尔·布鲁斯给出了建议。他说,可借鉴加拿大新成立的一个非政府组织(简称NGO)模式,即“无国界森林”,如无国界卫生组织一样,在世界各国提供医疗援助,“无国界森林”同样如此,共同推动全球森林恢复,共建生态文明。他建议,在生态治理方面上,各国的非政府组织和政府之间应加强合作与协调。
可持续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是个大方向,在其中的全球森林建设,生态恢复上,芬兰科学院院士Kellomaki?Seppo建议,实现生态平衡必须对森林进行密集有效的管理,可对森林实行集约化经营,保障未来森林的量才能满足需求,维持森林平衡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经众多国内外政产学研用方面的高层次专家研讨新常态下国际生态治理体系变革、生态保护建设制度创新、生态修复创新案例实践、生态治理社会责任构建等核心议题,本次论坛发布了《面向未来的中国生态治理机制创新语能力建设政策建议书》。
其中建议,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基础性工作,必须从战略高度重予以高度重视,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建设,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提供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色常绿,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红利,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的治本之策;把握国际生态治理体系构建的新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绿色外交战略,提高生态治理国际合作的主动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