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业“聚变”金控浮现:申万宏源联姻 方正吞并民族

01.08.2014  13:41
今年以来,在国内公司并购交易维持活跃的大背景下,券商业内的整合“大动作”频频。 大同证券分析师付永翀向新华网记者表示,方正证券的规模相对较大,民族证券网点大多只分布在北方,其中以北京为主,这起并购可以算“中型并中型”。

原标题: 券业“聚变”金控浮现:申万宏源联姻 方正吞并民族

   新华网北京8月1日电(记者 李苑)今年以来,在国内公司并购交易维持活跃的大背景下,券商业内的整合“大动作”频频。7月,方正证券并购民族证券正式获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申银万国合并宏源证券的重组方案新近出炉。这也显露出券商们做大做强的求变之心,也反映了券业在新历史时期大步迈向平台化的发展趋势。

   在金融混业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我国的券商而言,同业并购是外延式扩张的重要一环,而创新与转型更离不开内涵式发展。2014年将极有可能成为证券行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剧变”:吸并迅速搅乱行业格局

   7月25日晚,宏源证券公告宣布,申银万国将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宏源,换股价格为9.96元/股,申万发行价为4.86元/股,合并后申银万国的股票将申请在深交所上市流通,同时宏源证券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经业内人士计算,这笔交易金额预计达400亿元人民币。

   申银万国董事长李剑阁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重组不同于过往中国资本市场多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案例,是同一控制人下两家独立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平等合并的创新案例。

   市场普遍认为,这起并购是汇金对于旗下券商整合路径的关键一步,汇金系“券商航母”即将起航。据估算,两家合并后的总市值将达722亿元,在A股上市券商中将仅次于中信和海通,排名第三。

   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在我国115家券商的总资产排名中,申银万国位列第10,宏源证券列第16,合并后新公司总资产将达919.07亿元,行业排名可达第5。而两家券商简单相加的年营业收入约为88亿元,客户资金余额达约333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居榜首。

   虽然“巨无霸”并购的酝酿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这则正式的消息还是掀起了一轮惊涛骇浪。随着券商间的合并接连上演,第一集团的格局将会被打乱,行业内竞争也愈加激烈。

   无独有偶,早在今年1月10日,方正证券就宣布以定向增发方式吸收合并民族证券100%股权,交易价值约达132亿元,合并后的民族证券将成为方正证券的子公司,这也是我国首个市场化的券商主动并购案例。据悉,重组方案已于7月18日正式获监管层核准。

   大同证券分析师付永翀向新华网记者表示,方正证券的规模相对较大,民族证券网点大多只分布在北方,其中以北京为主,这起并购可以算“中型并中型”。

   在此前举行的2013年年会上,方正证券董事长雷杰提出了“未来三到五年成为各项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都在业界领先的综合性大型证券公司”的发展目标。此次并购民族证券是方正外延式扩张战略的一个持续。

   聚变”:互补结合更获市场青睐

   无论是像申万、宏源的“强-强结合”,还是方正、民族的“中-中联手”,券商们“抱团”无非是为了扩大规模聚拢资源,互补优势以提升整体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然而,两起合并在相似背后也有不同之处,记者通过观察二级市场的股价涨跌发现,同样经历了长时间的股票停牌,同样早早传出重组风声,方正证券和宏源证券股票复牌后的走势却大相径庭。

   公开资料和数据显示,方正证券自2013年8月26日起停牌,至2014年1月10日晚公布重组方案并于次日复牌,复牌后前三日股价表现一般,分别涨1.69%、跌4.66%、跌2.27%;而宏源证券7月28日复牌以来表现强势,前三日股价分别涨8.64%、涨9.97%、涨9.98%。

   股价的显著差异或许反映了市场对于两起并购的认同度有所不同。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评判一起并购的价值优劣的根本在于,要考虑公司之间的互补性有多大。申万和宏源业务结构差异明显,宏源证券在传统网点业务、资管业务方面较强,而申万的优势包括经纪业务和研发实力。两家券商业务强项不同,令其在合并后能形成很好的互补和协同。

   相比较而言,方正证券和民族证券的互补性就弱一些。“他们都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业务分布上有趋同,传统经纪业务占比居多”,孙建波说。

   其实,两起合并的业务互补程度并不是研判股价涨跌的唯一根据。业内人士计算,此次宏源换股价格为9.96元/股,相比停牌前20个交易日8.30元/股的均价溢价20%,这也为宏源证券提供了股价上涨空间。而方正和民族的交易价格比较平衡,没有太高的折价和溢价比情况出现。

   股价表现不佳并不意味着并购期望的降低。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均表示,方正证券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母公司方正集团的金融液态布局较全,在信托、期货、基金、证券等领域都有牌照,所以金控是未来的一个看点。”

   两家公司的合并不是简单加法,而是一个复杂的整合过程,其中涉及人员、设备、网点、技术等的复杂整合,过程中稍有操作不慎,将会增加难以估量的隐性成本,整合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多种因素。因此,作为行业创纪录的首个市场化并购,方正和民族出台方案之初,市场保有一定谨慎也有理可循。

   巨变”:改革大潮下券业行至拐点

   在宏源证券复牌大涨的带动下,券商股本周连续走强。这背后不仅与大盘和市场蓝筹整体回暖的大环境紧密相关,更离不开行业内部的发展积累。孙建波表示,今年上半年券商的创新业务整体在上升,券商板块会有好表现也是必然。

   资本市场的改革大潮,也催生证券行业出现新的发展拐点,并购重组未来将更多依靠市场化力量,而且也将保持更加灵活的态势。这期间,率先把握行业周期和抢占整合机会的券商将成为行业新一轮发展的佼佼者。

   付永翀表示,兼并重组应该是未来券商行业的大方向。就现阶段的券商而言,经纪业务已无太大增长空间,所以才必须在创新业务上拼尽功夫。而创新业务本身需要更多的资本金支持,比如融资融券,新三板做市商等等。资本金的大小则取决于公司的融资能力和股东背景,因此券商通过吸收合并可以做大做强。

   有市场人士认为,我国证券业可能面临与美国当年类似的并购浪潮。1985年至1990年间,美国证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引擎就是并购。“券商是为资本提供综合性服务的金融机构。在美国,券商要么特别大,要么特别小,中型的几乎没有。”孙建波说。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如平安、中信、光大等均走向集团化,这些集团旗下的证券公司业务,无论品牌还是综合业务能力逐步具有优势和强大支撑,其抗风险能力也较高。从长远发展来看,集团化、平台化将是金融机构发展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型券商将失去生存空间。

   民族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一钉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券商在未来并不会是单一发展模式,大体量和全牌照的“大而全”模式属于大型券商,作为中小券商,要争取做到差异化经营,在某一领域能够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在资本市场中更好地发展下去,比如国金证券就很有特色,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进行了尝试。

   “目前行业还在探索和创新,以寻找一些新的发展模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