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内源外源两手抓两手硬

18.05.2015  14:54

上周,我市首次以“内源型经济”之名,召开高规格工作会议,向外界释放出东莞经济结构将实现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信号。至此,我市将内源型经济摆在与外源型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新常态下东莞经济确立了新航标。东莞能否完成经济结构“历史性一跃”,关系着城市能否健康发展,也备受各方期待。

推动内外源有机结合

为城市永续发展所用

回顾东莞在高度依赖外源型经济的时期,由于历史条件使然,东莞从克隆厂房和出租屋起步。在这个过程中,多数民营企业并未参与到产业发展和分工中去,而是把资金投向物业经济,只管收租和收费。房地产、酒店业因此也成为不少东莞民企完成首轮资本积累的支柱。

如今,面临酒店趋于饱和、房地产收入不可持续的影响,东莞民营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增长点。于是,向科技创新领域、实体经济领域发展,给产业及早补充“血液”,已是一种必然。

不可否认,“外源型”经济资源配置空间大,发展速度快,是城市追赶型战略的主要方式。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受国际经济影响大,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发展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

比较而言,“内源型”经济发展基础比较稳固,主动权比较大,增长波动小,但它的资源配置空间较小,有一定局限性,缺少国际市场和国际视野。对以外向型经济为基础的东莞而言,需要平衡“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为城市发展所用。

何谓内源、外源

建立三个评判标准

何谓内源型经济?何谓外源型经济?事实上,在经济学中并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内与外之分,绝不以空间的远近、户籍的亲疏、资本的属性而下定论,应当主要看三个方面:地域选择上,是否愿在东莞扎根?企业发展上,是否愿转型升级?发展贡献上,是否有益于城市和市民?

符合上述标准,东莞就会支持其跨越发展,提速发展。就时下的东莞而言,推动“内源型”经济紧紧扎根于本土,吸收、消化“外源型”经济的有益成分,进而依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快速增长。

发展“内源型”经济,绝不是放弃“外源型”经济,而是要在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外源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体系中的“内源型”因素。

发展“内源型”经济,就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企业集团,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内源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发展“内源型”经济,最根本的是提高本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放眼世界经济强国和地区,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拥有扎根于本土经济的著名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东莞要大力发展扎根于本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和公司,使之成为我市“内源型”经济的主导力量,推动“内源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不断增强东莞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本报时事观察员  高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