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会丨民革东莞市委会:建议大力推行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8.01.2019  13:50

■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热线接听室   资料图

今年两会,民革东莞市委会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他们集体提交了“关于大力推行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民革东莞市委会认为,由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我市中小学生因遇到困难挫折导致不良心理失衡,自我封闭、自卑、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时有发生,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做出了很多工作和努力。然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

为了提高我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他们提议,在中小学生中应大力推行心理健康教育。

参与起草上述建议的民革党员胡庆菊,是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她介绍,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具体来说,只有少数学校配备专业心理学教师,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是由非专业人员或者班主任兼任;兼职心理老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心理辅导工作无暇顾及。兼职老师们也缺少系统、长期的专业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显然达不到预期目标;很多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学习,致使学校和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其次,学校心理咨询室设施欠缺。心理咨询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地,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但一些咨询室设施简陋,无法保证咨询活动正常开展。有的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咨询室,学生有了心理困惑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再者,学校不能根据不同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课减少甚至取消,造成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缺乏,致使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不能自我调节。

对于改进措施,民革东莞市委会建议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学校老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学校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快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倾诉和释放压力的场所,发挥好心理辅导、筛查与转介、家校整合等作用;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配合开展预防、干预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把心理健康课程列入必修课,根据不同的年级设置课程,提高学生心理困惑的自我调节能力,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减压和心理健康讲座。

此外,家长往往可以最先察觉孩子心理异常,他们建议学校通过微信群、家长会等平台,把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家长改变传统思想观念,重视子女心理问题,加强与子女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让学生的心理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记者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