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新学期在徐汇等四个区试行

27.08.2014  20:30

  东方网8月27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今年开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将“瘦身”,整体篇幅将减少1/3;本市4个区将试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青年报记者从昨天市教委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这是今年新学期本市推出的两大新举措。青年报记者刘晶晶摄影报道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民办牛校帮公办弱校新学期在四区试行

  同在徐汇区华泾镇,公办的紫阳中学与民办的华育中学仅一路之隔,但两校的办学实力相距很大。2012年,紫阳中学被华育中学托管,让一所民办初中来托管公办学校,这在全市是第一家。华育中学的学生作息时间、课程管理等都被复制到紫阳中学,教师资源共享。最初无人问津的紫阳中学现在家长学生纷纷“返流”。

  今年新学期起,这样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就将在上海4个区先行试点。到2017年底,全市将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覆盖面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努力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的目标。

  据悉,所谓学区化办学,是指在区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结合成片进行统筹,多校协同、资源整合。学区内学校之间骨干教师可以柔性流动,设施设备和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可以互相分享,从而缩小学区的差距,让同一学区里的“不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精彩”。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表示,上海义务教育发展已经走过了“均贫富”阶段,简单的“有学上”已无法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深层需求,社会所希望看到的优质和政府所追求的均衡,都不是静态的平均,而是以“每个孩子在学校里都能得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为目标的动态平衡。所以,让优质教育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并在共同的学区内实现分享、共建、协同发展就是学区化办学的核心所在。

  贾炜表示,今年在徐汇、杨浦、闸北、金山4个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从2015学年起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将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全市各区县将根据自身实际与需要制定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三年规划,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校际间均衡。

  到2017年年底,全市将基本形成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让“家门口的好学校”形成一定的覆盖面,希望能基本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语文教材“瘦身

   诵读”中学习古诗整套教材逐步修订

  发布会上,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介绍说,今年小学一年级第一册语文课本的篇目总量将从以前的45课减少到40课,识字量从353个减少到296个,写字量从296个减少到118个。

  他表示,删去的主要是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此外对原有教材中的12篇课文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斟酌删改,删去了一些这个年龄段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整个教材中的带读字也减少了近1/3。

  此次最大的调整是将原有的8篇古诗都从教材中删掉。薛峰表示,对于古诗的调整只是改变了古诗的教学方式,并非不学古诗了,只是不再以书面形式呈现在课本里,改为通过让学生“诵诵读读”来学习古诗。

  青年报记者看到,一份古诗诵读的录音磁带今后每位语文老师将人手一份,老师可以在2分钟的课前准备中、语文拓展课、语文学科活动、机动课时等时间,让学生们听录音磁带,以老师示范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古诗。

  薛峰表示,对于教材的调整是科学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比如对于写字量的大量减少,就是由于孩子在一年级阶段手指发育未完全,不利于执笔。“教学要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否则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据悉,今年教材调整之后,开学后全市一年级语文教师都将接受教学培训,解读教材,设置细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此外,本市还在研究对整套小学语文教材的全面评估,为将来的整体修订提供依据。

   [链接]

   为何修订语文教材

  据介绍,此次一年级语文教材的调整是基于充分的调研基础上所做的修订。

  市教委教研室曾经将旧版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与人教版、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进行过比较,结果发现,上海教材的识字量居中,比人教版少50多个;识字坡度相对平缓;写字量在三版教材中居首,比人教版教材多了近100个;带读字量374个,相对偏高,这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阅读会带来一些障碍。

  而在对全市18个区县867位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对于旧版语文教材的使用感受中,有41%的教师认为少部分课文篇幅较长,有37%的教师认为识字量过多,可以适度减少。

  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介绍说,“此次教材的删减和调整的目的都是为了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些偏旁部首的学习次序就有所调换,‘女’字旁我们就移到了有‘姑娘’这个词的课文旁边,结合词语来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