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平安建设 助力扶贫攻坚

02.07.2014  16:49
  创安与扶贫,互为因果,相辅相成。通过维稳先维权,法治创平安,推进扶贫攻坚;通过扶助贫困,彰显执政正义,实现长治久安。塘冲村,一个纯瑶族的少数民族贫困村,省委政法委驻村扶贫工作组已在此扎根一年,结合自身职能开展扶贫。了解当地历史,瑶族是个苦难的民族,备受欺凌,只能长期在高寒山区生存;瑶族也是个勇敢的民族,明末两广总督沈犹龙奉旨率3万官兵会剿连南暴动瑶民,清朝派八旗兵长期清剿,都以失败告终。驻村组深切认识到:要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治理,以政治高度看待扶贫,以坚决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的立场来推进扶贫,探索平安扶贫之路。

   一、完善机制,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驻村组着力在塘冲村建立健全“三个机制”:一是村务公开机制。在本次村委换届改选工作中,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民政部规程操作,开展全程监督,在塘冲村进行了一次过程全公开的依法换届选举。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全部按时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驻村组和村干部向村民公开电话号码,随时接待群众反映诉求。二是民主协商机制。“瑶老制”,是一种瑶族氏族长老议事裁决的制度。驻村组注意结合当地实际,传承弘扬“瑶老制”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根据移民聚居情况,协助成立了4个村民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对本村民小组和居住区的事务,进行监督和协商。对村里重大事项,驻村组还会同村委多次与村民代表对话,反复协商,共同解决。三是扶贫长效机制。扶贫非一夕之功,要切合实际、长效扶贫,就要始终紧紧依靠当地。驻村组负责筹集资金,让村委讨论决定扶贫资金开支,监督村委把钱用到正道上。每笔扶贫资金收支,都上墙公开,接受村民监督;每个扶贫项目实施,都通报镇政府,全程监督。还联合县检察院挂点塘冲创建“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示范村”,邀请检察官定期看村账;正在筹建塘冲村民互助基金,将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更好地实现村民自治。

   二、依法维权,运用法治手段化解纠纷个案。 扶贫,不只是筹措资金、落实项目,依法维权也能产生扶贫效益。驻村组注意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处置塘冲村矛盾纠纷,迄今已处理7起,其中3起典型案例:

  (一)房晓明拖欠村民工资事件

  塘冲村村民房晓明2013年6月带领上百名村民赴湖南永州开荒种树,在工程完结且业主已经支付劳务费用的情况下,拖欠村民劳务工资24万元;打工村民多次讨薪,到村上访,经协调仍无果。一天早上,治保主任向驻村组长反映:前一晚有10多个被欠薪村民密谋,准备拿瑶族长砍刀,绑架老板儿子,逼他还钱。对此,驻村组长要求迅速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教育村民切勿以身试法,别把民事纠纷演化成刑事案件;二是将情况通报给房晓明,晓以利害;三是建议被欠薪村民到法院告状,依法维权。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房晓明一改其原先嚣张态度,主动跑到村委,蹲着与治保主任谈话;有20多位村民起诉,县法院依法受理。目前,双方在法院调解下达成了和解协议,房晓明已支付部分拖欠工资,剩余部分也已达成抵押还款方案。

  (二)二广高速建设纠纷事件

  二广高速,是自内蒙古二连浩特至广东佛山的南北大动脉,要求年内竣工;塘冲村位于连南出口,被征水田150亩,征地价每亩2.21万元。这些水田,都是常年来瑶胞用山里木头向汉族村民购买,原有490亩。由于村民对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标准过低、经过多次发包后的施工队野蛮施工、未经村民同意擅自更改施工方案等情况极为不满,多次与施工队发生纠纷,其中,3名年青村民砍伤泥头车司机,因隧道建设纠纷2名瑶族老人阻挠施工被抓,部分村民采用群体性上访、打横幅游街等方式表达诉求。面对这一情况,作为驻村扶贫组,深深地同情贫困瑶胞村民,在依法前提下,始终坚决与老百姓站在一边,为村里争取合法权益。驻村组多次与村民对话,争取县委书记雷玉春同志支持,与业主单位省交通集团代表协商,依靠镇政府工作组和村委入户做过激村民思想工作。目前,砍人者2名自首1名被追逃,老人被及时释放,绝大多数村民同意按照最优改建方案解决隧道建设纠纷,村民情绪基本稳定,高速公路工程重新开工;建设方为塘冲村建设的1200米和100米的两条水泥路以及100多米的一条水渠已完工,600多米和100多米的两条水泥路正在施工,二广高速建设系列纠纷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

  (三)房蓉务工伤残事件

  塘冲村民房蓉,2012年在花都某玩具制品厂打工时,因自身健康隐患、恶劣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大等多种因素影响,突发疾病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经医院抢救,保住了生命,但成了植物人。医疗花费30多万元(多数由厂方支出),其家庭因病致贫。她家人要求认定为工伤,但经花都区和广州市人社局两级行政复议,都不认定为工伤。其丈夫到村委找驻村组,请求省委政法委协调解决。获悉其不幸遭遇后,驻村组与村委商量,在当时扶贫资金尚未到位情况下,立即给予首期500元慰问金;同时,书面报告省委政法委机关领导,获交办批示。目前,此事正在调处中,双方同意一次性补助方案,她家人要求11万元,厂方只愿意支付5万元,最终结果待后续调解或司法程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