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垃圾分类推进精细化管理②|居民建议垃圾分类:租户不参与,由房东来负责
“新鲜的水果蔬菜,来看看咧。”5月13日上午在万江坝头市场的一个小摊位前,商贩热情地对路过的村民吆喝着,而就在离摊位不远处,枯黄的菜叶子被随手弃置在地。每天上午,是坝头市场最喧哗热闹的时刻,多数家庭主妇起早赶来买菜。然而,由于多数居民对环境不重视,这里的垃圾也比其他地方更多更乱……
有数据统计,东莞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75.68%。因城中村出租屋密集、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和流动性较强,人员的垃圾分类意识较弱及缺乏分类常识,调动居民、租户参与的积极性成为推进垃圾分类重要一环。
连日来,记者走访万江坝头新村、东城火炼树等外来人口较多的社区发现,大多数居民、租户对垃圾分类缺乏了解。同时,推行垃圾分类,不能忽略房东的重要作用。
城中村不文明“扔垃圾”问题突出
走在坝头新村路西坊的道路上,在临近坝翔路的路口处,一块半旧的“坝头市场”牌子出现在眼前,这里是坝头村人流密集之处。肉铺“当当”的砍刀声、商贩与顾客的讨价声、妇女之间的闲聊声,给市场带上了“烟火味”。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地上菜叶子乱丢,一家饮食店店主端着一盆脏水临街泼向路面……
这时,环卫工人许迎社开着环卫车从路口缓缓经过,刚结束早上清洁工作的他,终于有时间坐下来休息一下了。按照工作安排,他每天从6时开始打扫各条街道,之后还要将垃圾运到附近的垃圾转运站。“就我负责的路东坊、路西坊一带来说,上、下午各打扫2次,一天得运14桶垃圾。”说着,许迎社指向大路旁的一个大垃圾桶。记者看到,桶里既有用塑料袋装好的垃圾,也有散乱的菜叶、空瓶子、旧布……
谈起推广垃圾分类,许迎社摇摇头,直言“不好搞”。此前,村里还召集环卫工人开会讨论,在全村部署落实,还存在难度。“先不说垃圾分类,就连扔垃圾这件小事,还有人做不好。”他忍不住向记者列举了:有的从楼上直接扔垃圾,结果挂在电线上;有的骑着车经过垃圾桶时,顺手将垃圾朝桶里抛,结果扔在了外面;有的好心劝导他时,还会跟你争吵……
告别了许迎社,记者沿着路西坊往里走,来到了下坝沿涌路。眼前,一幢幢统一装饰风格的住宅民楼,给人带来愉悦的舒适感,每间住宅门口配备有小型的脚踏式垃圾桶,分为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两类。记者随机打开了几个垃圾桶,发现桶内都没有垃圾堆放。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这些垃圾桶由村委统一配置,居民将垃圾扔到桶里,环卫工人每天早上会逐户上门收集打包。但遗憾的是,没有居民进行简单的分类,均是用塑料袋装好就扔。
“我们家产生的垃圾少,基本是一些厨余垃圾,都会放在一起丢掉。”在沿涌路经营饮用水配送服务生意的明女士说道。来自四川的她,与丈夫、孩子生活在村里已有10年时间。对于在城中村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她表示持观望态度。“大家都在忙于赚钱生活,如果还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将是既费时又费神。”明女士说,她对如何分类并不了解,但如果真正实施推广后,她也会尽力做好分内事。
年轻人比中老年人更易接受垃圾分类
随后,记者来到东城火炼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与一帮老友打牌消遣的莲姨,听到将要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她面露难色。“能不分就不分。如果强制实施分类,也希望不要分得太过细致。”莲姨说出了内心的难处:如何对不同的垃圾进行分类,对于自身来说是将来要加强学习的内容。
对于莲姨的这一难处,90后女孩罗巧巧表示理解。“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垃圾分类。但对于长辈来说,他们平常已经习惯将垃圾放在一个袋子扔掉,如果突然要求垃圾分类,一来他们既缺少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二来也会觉得这样做很琐碎、麻烦。”
家住金晖苑的罗巧巧说告诉记者,家中自配了4个垃圾桶,平时由母亲负责倒垃圾。但倒垃圾之前,母亲会有意识地把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装好再丢弃。
原来,金晖苑小区在2019年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社区通过派发传单、开展游戏等多种方式,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以凝聚更多人的共识推进这项工作。” 东城火炼树股份经济联合社理事罗素光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开始,金晖苑住宅区已在4个楼道分别设置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4个垃圾桶,并且在东城街道的支持下,还引进了多名劝导员,劝说指导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对于不按要求扔垃圾的,我们进行了劝导,有时候因此惹起大家的争吵。”在前期的试点工作过程中,罗素光发现,部分居民对这一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而这部分人又以中老年人居多。“相对来说,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垃圾分类在他们当中更易推行。”罗素光如此说道。经过记者走访调查,这句话得到了验证。
转入金锡路一带,是火炼树社区出租房较多的地方,租户也以年轻人为主。以黄为秋为例,她是租住于此的一名大学生租户。“虽然自己有意识对垃圾进行分类,但相关的配套设施还没有建立完善。”黄为秋说,就她目前租住的地方来说,每天产生的垃圾较多,而放置的垃圾桶较少。
租户不参与由房东来负责
走访过程中,多数居民根据实际情况表达了切身感受,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其中,最多的建议集中在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宣传教育。
一家百货商店店主林肖慧,也向记者表达了她的困惑:生活中丢弃的物品,分别属于何种垃圾?比如碎玻璃、烟头分别要投放到哪一个垃圾桶?“这些问题是大多居民普遍存在的疑问,将会成为阻碍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一项重要因素。”林肖慧强烈要求,垃圾分类知识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成年人不分类扔垃圾的习惯已经形成,而孩子还是一张‘白纸’,需要从书本上教育引导,另一方面也鞭策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针对城中村个别居民、租户乱扔垃圾的不道德行为,许迎社建议在政策实施前,进行一次广泛宣传教育的建议。而明女士认为,推广垃圾分类,前期靠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强制性措施,后期形成人人监督的制度。“租户是流动的,但房东是固定的。 ”家住坝头社区的秦军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强化第一道关口房东的主体责任意识,所属租客的垃圾分类由房东督管,引导租户参与进来。这就是说,如果租户不参与垃圾分类,由房东来负责。
对于如何做到有效的宣传,黄为秋认为,应该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让市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付诸行动。“线上的话,可以通过制作短视频及其他网络技术进行宣传引导,内容更加侧重益智性与娱乐性;线下的话,则可以先招募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然后上门入户,以派发传单、口头交谈、开展游戏等形式做足宣传。”
罗巧巧则建议借鉴其他国家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并结合东莞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她相信,如果人人参与垃圾分类,未来的东莞将更加干净、整洁。
全媒体记者 潘少婷 冯灿宇/文 程永强/ 图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