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华工精神,引领学校发展

16.05.2014  22:38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面旗帜,是方向的引导、力量的源泉、前进的动力。大学精神是大学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历经60年的积淀与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气质的大学精神,成为激励和引导一代代华工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如《道德经》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华工精神虽看不见摸不着,却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地影响着师生,深刻地蕴涵在每一位华工人身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华工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精神标签”。即便学子们告别华园,走上工作岗位,若干年后,某些知识点可能已忘却,但却始终铭记华工人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这正是华工精神、学校文化熏陶和浸润所形成的独特力量。提炼华工精神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全面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师生凝聚力与使命感具有极大的意义。
  自2012年3月始,一场“华工精神”大讨论及“华工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学校及各单位组织师生员工、校友通过座谈会、讨论会、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对“华工精神”进行深入思考讨论、总结提炼,激励华工人的爱校兴校情怀,形成了人人主动、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活动热潮。最终共征集到“华工精神”表述语近500条,“提炼华工精神,构建精神家园”主题征文200余篇。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华工人爱校之心拳拳可见。
  讨论及提炼“华工精神”表述语活动正在把广大师生、校友的积极性、创造力有力地凝聚起来。为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掀起华工人积极讨论、提炼“华工精神”表述语活动的高潮,学校在华工新闻网和校报开设“甲子校庆·华工精神”专栏,将“提炼华工精神,构建精神家园”主题征文中的优秀文章,以及部分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和提炼成果,在华工新闻网和校报陆续刊登,表达华工人的心声和意见,反映华工人思想智慧和精神风貌。与此同时,学校还分别面向相关专家,机关部处负责人,教职工代表,民主党派、侨联、港澳联代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学院和直属单位师生代表7个层面,组织了7种类型的座谈会,广开言路,群策群力,凝炼共识。此外,学校还开设“我为提炼华工精神建一言”讨论邮箱这一网络开放平台,调动师生员工和校友参与讨论提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广覆盖面、如此深入的座谈、讨论,只为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形成真正体现华工特质,为师生广泛认同并身体力行的“华工精神”。
  忆甲子华章薪火相传,扬华工精神再铸辉煌。当前,学校正处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等相继出台,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华工面临着强化内涵,加快上质量、上水平的发展机遇与巨大挑战。实现远大的目标,完成现实的任务,需要一种充满活力、特色鲜明、催人奋进的精神来引领和支撑。为此,我们要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提炼“华工精神”,切实把讨论提炼的过程成为解放思想、凝聚人心、构建认同的过程,成为引领华工人努力拼搏、开拓奋进、促进发展的过程,不断开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