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专家提醒:防范埃博拉病毒要警惕 莫恐慌

01.08.2014  14:47
摘要:近日,关于“埃博拉病毒正在失控”的报道引起不少恐慌。世界卫生组织7月29日的统计数字显示,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这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在加速蔓延,从2月份至今,四个西非国家已报告1323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昨日,国家卫计委也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埃博拉病毒。  图片来源:化石网/fayw  ater

        近日,关于“埃博拉病毒正在失控”的报道引起不少恐慌。世界卫生组织7月29日的统计数字显示,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这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在加速蔓延,从2月份至今,四个西非国家已报告1323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昨日,国家卫计委也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由于香港出现一例疑似病例,从7月29日晚上开始,广州不少市民的朋友圈里就开始疯转这样一条消息:“广州的黑人主要聚集在小北,大家呼吁市民少去小北圈,以降低感染风险”。对此,市疾控中心专家就认为市民的反应过于夸张,“黑人”只是小北生活圈的极少数群体,而且来自西非地区的就更少了。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认为,市民需要警惕埃博拉病毒,但不需要恐慌。目前广州已经加强预防输入性病例。而市疾控已经与检验检疫部门在人员培训和检验检疫设备、疫情评估方面加强合作。

        此外,网上传播的消息也称,“西非地区出现埃博拉病毒感染,是因为当地人喜欢吃生野味,而广东人也喜欢吃野味,大家警惕。”对此,杨智聪指出,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吃野味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能性会更高,但野生动物都带有很多人畜共患的病原体,鉴于之前有SA  R  S的教训,他建议大家还是远离野生动物。

        A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

        埃博拉是一种神秘的病毒,很多描述恐怖病毒大流行的电影电视作品都以埃博拉病毒为题材,这不单单是因为这种病毒具有极高的致死率(病死率最高可达90%),还因为这种病毒的长相令人生畏。典型的病毒呈现圆球形,而埃博拉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纤丝状,这些纤丝会出现弯曲或者缠绕的状态,仿佛蠕虫一般。

        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迄今为止,科学家一共在不同地区分离到五种不同类型的埃博拉病毒,分别为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雷斯顿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和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暴发后潜伏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暴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用一位医生的话来说,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B

        埃博拉病毒怎样传播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是人或猴子、猩猩等灵长类动物,而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一般只是眼结膜以及牙龈和鼻腔等部位的轻微出血,但在经历完短暂潜伏期开始发病时,病人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比如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以及严重的出血。

        目前记者采访的广州专家对该疾病的了解也大多来自媒体的报道,首先它是一种非常难治的出血性疾病,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

        其次,它是一种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当人们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与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直接接触时就可导致感染。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埃博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时,也可发生感染。

        有研究表明该病毒在猴子、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万幸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尚无此类证据,因此做好隔离举措,能阻止该疾病传播。

        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带有埃博拉病毒就会具有传染性。因此,感染的病人应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保在出院回家前病人体内不再有该病毒的存在。男性在康复后仍可能在长达7周的时间内通过其精液将病毒传给性伴。因此,男性康复后至少在7周内要避免性交,或者在康复后7周内进行性交时要戴安全套。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部分内容整理自果壳网和卫计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