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惠普如何衰落到一分为二

06.11.2015  17:56

  惠普在今年11月2日正式分裂为两个企业,惠普企业(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和惠普公司(HP Inc.)两家上市公司。惠普企业负责发展云计算解决方案,惠普公司则负责生产打印机和PC个人电脑。惠普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来阻止连续4年的销量下滑。

  惠普在计算机行业的大变革中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迫使戴尔私有化,效仿IBM进行转型。来自投资者的压力迫使其必须采取行动。惠普76年来的历史长流中从来不乏戏剧性的故事,其中包括自身的各种丑闻、不停更换的CEO以及堪称历史上最命运多舛的并购也出自惠普。这也使得惠普成为了时代变迁的牺牲品。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惠普还远没有到穷困潦倒的地步:它仍然有机会重现一些昔日的辉煌。但公司一分为二对于曾经是科技业最优秀的企业之一的惠普而言,却的确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导致惠普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一些奇闻轶事。

   并购康柏

  拜当时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莉娜所赐,HP于2001年9月4日宣布将其较大的PC竞争对手康柏收购。新惠普成为了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和客户服务各领域的全球领袖,公司产品涉及IT基础构架、个人计算与接入设备、全球服务以及图像及打印各个领域。

  一个年销售额高达874亿美元的世界级IT巨人,已经站在世人的面前。不过,此次合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惠普和康柏的整合是否快速、有效。两家公司合并后,新惠普的PC全球市场份额简单累加后将上升至19%,超过戴尔重新成为PC业的第一。不过,戴尔依然紧逼而来,直销模式在电脑行业发挥得淋漓尽致,销量一路走高,惠普的桂冠随时可能旁落。

  随着并购的完成,一系列的裁员、整顿开始有序进行。而此时竞争对手戴尔也出台侵略性极强的手段:进军打印机,这可是新惠普的命脉所在。2002年8月20日,惠普宣布了第三季度业绩,堪称一场惨胜,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公司在保护其PC和打印机营收和市场份额方面获得了胜利,却在利润方面损失惨重。惠普的个人系统部门由第二季度盈利2100万美元变成了第三季度亏损5600万美元。当天,惠普股票大跌10%。

  先不说是否是因卡莉的决策错误导致惠普陷入了困境,可以肯定的是这笔交易并没有直接决定了惠普的未来。即使惠普在这一次下错了赌注。

   电话门”事件

  你想要一个电影剧本吗?那么请听这个。2006年,惠普董事长帕特丽夏·邓恩承认聘请了私家侦探暗中监视自己的董事会成员,以找出谁泄露了公司信息。这一事件导致邓恩和其他几名员工被迫离职。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2005年年初说起。在邓恩成功逼走费奥瑞娜后,惠普新任CEO人选问题成了当时媒体竞相追踪的目标。令惠普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公司最高机密居然被无孔不入的记者探求到。尽管惠普三缄其口,但是马克·赫德将成为继任者的消息依旧被《商业周刊》等媒体抖出来。鉴于此,惠普高层开始调查内部泄密者。到了2006年1月,CNET再次抖出只有惠普董事会成员才知道的公司机密后,邓恩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查清泄密者。这便引发了此后的“电话门”事件。为了查清真相,惠普公司雇用私家侦探,用“假托”(pretexting)技术获取公司董事和九位新闻记者的私人电话记录。

  在电话门事件曝光之后,2006年8月25日,也就是被惠普外部调查小组问话的当日,惠普CEO马克·赫德以每股21.73美元认购了10万股股票,随即以每股35.20~35.44美元的价格售出,获利137万美元。在8月21日至9月5日间,赫德和其他七名高管总计售出了107万股股票,价值3830万美元,至少获利1550万美元。这使得正处于发展中的惠普受到重创。

   收购EDS

  在2008年购买一家较大的IT服务公司,看起来惠普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决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使惠普进军利润更高的领域。而事实也证明了,在收购EDS之后,新惠普成为了业界能提供最广泛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之一。

  2008年8月26日,惠普公司宣布完成对EDS公司的收购,继而成为技术服务领域新生的领导力量。这项收购计划最早在2008年5月13日宣布,总价值约139亿美元。完成对EDS的收购后,惠普公司成为业界提供最广泛产品、服务和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合并后,惠普公司的产品和方案将专注于帮助客户加速成长、减轻风险和降低成本。从总价值来看,这笔收购在IT服务领域是最大的,在整个IT界仅次于2002年惠普公司对康柏的收购。从2007财年两家公司的财报来看,双方服务业务的整体收入超过380亿美元,雇员人数达21万,并在全球8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尽管收购EDS会扩展惠普的服务业务,但惠普仍然无法与IBM相比。在过去的3年中,IBM通过重组使自己适应了迅速变化的业务环境,而惠普似乎从来不习惯于对交易中获得的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很快,市场导向从大型的外包交易转为了较小的合同,惠普再次下错了赌注。它的服务业务又回到了起点。

   马克·赫德丑闻

  不可否认的是,马克·赫德与R级电影中的女主角朱迪·费舍尔的关系导致其丢了饭碗,并成为引发惠普一系列灾难性事件的导火索。

  2010年8月6日,惠普董事会宣布赫德从公司CEO及董事会主席任上辞职,称赫德与帮助惠普进行营销的一位承包商之间“个人关系密切”。所述的这位承包商的代理律师,于2010年6月末就同惠普进行了接触,指控赫德进行性骚扰。惠普随后展开的调查发现,性骚指控缺少事实根据,但的确给予了这位女士一笔不正常的钱。这名女子名叫朱迪·费舍尔,上世纪90年代曾在多部电影中参与演出。惠普执行副总裁兼法律顾问迈克尔·霍尔斯顿表示,赫德的行为显示出其辨别力的深度缺乏,他利用不合理的开支报告隐藏同这位妇女的关系。

  许多人认为赫德在任时期的大肆削减成本阻碍了惠普的创新,并导致了最终的下台。不过IDC的分析师Del Prete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惠普在那段时期的削减成本受到了华尔街赞赏。而且这一举措也成功改变了卡莉的客户导向原则为产品导向原则,而让惠普的产品线更加清楚,对客户也会一目了然。

  无论如何,他的下台成为了惠普灾难性的时刻。就在惠普宣布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因涉嫌性骚扰而辞职后的数分钟之内,华尔街验证了赫德的价值——惠普股价短时间内大跌近10%,此跌势也导致惠普市值缩水高达100亿美元。惠普市值的这一蜕化也似乎更加明确表明,赫德自5年之前执掌惠普以来,其严肃认真的管理模式并逐渐渗透进惠普之中,而且也日渐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在这5年期间,惠普股价已经翻了一倍。

   任期最短的CEO:李艾科

  前德国软件巨头SAP首席执行官李艾科于2010年9月接替Mark Hurd出任惠普CEO。这位被惠普董事会看作理想人选的李艾科却遭到了甲骨文软件公司CEO拉里·埃里森的抨击。埃里森在致《华尔街日报》的一封邮件中表示:“我无语了。惠普有好几位出色的内部候选人,但他们却选择了一个最近因管理不善被SAP炒掉的CEO。

  到2011年9月22日,在为期11个月的任期内,由于未能有上佳表现,被惠普公司辞退。“他是一个称职的软件营销主管,” Del Prete说,“不过仅此而已。他有一把锤子,于是他把一切都变成了钉子。”这也是他任职期间的唯一亮点。

  在李艾科近一年的任期内,惠普股价狂跌近半,将惠普前任CEO 马克·赫德在Palm上的12亿美元投资浪费殆尽,并考虑剥离PC业务。简单地说,惠普在李艾科的领导下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

   编者按 :好莱坞如果想要写一个关于企业衰落历程的剧本,可以尝试从惠普身上找找灵感,分拆就像一场梦。

   云计算的困惑

  企业的IT公司是否需要自己的公共云,这个市场是否足够大,这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惠普将不会再继续维持现在的形态。

  几个星期前,惠普表示会在明年一月份关闭其HP Helion云服务,并与其他云服务供应商合作,专注于基础设施服务。有趣的是,惠普的公共云是李艾科所提出的一个倡议,如果惠普在这四年来一直在公共云努力的话,惠普是不是能够发展的更好呢。这没人知道。

  以上这些事件导致了惠普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曾经在PC业界独领风骚的惠普最终也无奈地因为PC的衰落而选择分拆。而由于英特尔安腾处理器的不景气,HP最后孤注一掷的系统,也被证明下错了赌注。

  尽管如此,惠普一分为二之后的两个公司依然任重道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分拆后无论是惠普还是惠普企业各自都还有着年产值超500亿美元的业务。惠普公司主要负责生产打印机和PC个人电脑,虽然分拆后在业务量上不太可能产生太大的增长,但PC业务产生的现金量仍然是相对充裕的。而负责发展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惠普企业,其核心基础设施业务如3Par的存储设备和行业标准的服务器等,却从来没有好过过。这一部分的业务能否得到改善将决定着惠普的未来。

  “我们并不认为这种分拆会给惠普的客户带来潜在的风险。” IDC的分析师Del Prete说道,“重要的是要看惠普公司和惠普企业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未来24个月内带来一些收入增长。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