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死刑犯最后一刻……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刘军 实习生 聂欢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萧嘉宁 实习生 胡瀛斌
2014年9月2日,黑龙江延寿县一看守所内3名嫌犯杀死当班狱警,后携枪并穿警装逃跑,该事件引发了广大关注。因看管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嫌疑犯,看守所严加把守的生活极少向民众开放,这所高墙内的“特殊学校”因而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羁押在看守所的各类人员中,死刑犯是最难管理的一类。死刑的“执行”对死刑犯的冲击很大,他们的神经极为敏感,或会因为无法接受“死刑”的判决而逃避现实,出现自暴自弃、消极对抗、暴躁不安、哄监闹监的现象,甚至会产生自杀、自残、行凶的念头。
近日,记者来到黄埔区看守所,专访该看守所麦副所长及死刑犯看管员、管教组组长肖清波,试图揭开死刑犯走向人生终点的点滴故事。
揭秘
死刑犯怎么看管? 看守所干警24小时巡控
黄埔区看守所位于黄埔区红山一路平顶岗,其斜对面就是武警训练基地。进入后穿过看守所办公区,一堵高约10米的高墙赫然在前,墙上犄角处还安置了哨岗,哨岗内武警荷枪实弹巡控。高墙正中还有一扇铁门,有公安民警在把守,穿过后即到达看管人员的生活区。记者看到,羁押人员的监管区在生活区的后侧,整个监管区都被高墙铁网围住,且一踏入生活区,便处于24小时视频监控之下。
据悉,对于看守所干警配备,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实施办法》(试行)当中规定,月平均人犯数超过一百人,一般按百分之十五配备;大中城市看守所,一般按月平均人犯数的百分之二十配备。
黄埔区看守所干警配备一般分为管教组、巡控组和值班组,管教组一般是一个人负责几个监室,对监室进行管教,了解在押人员的思想动态及处理事务,下班后由值班组无缝接上,值班组每组人数各异,一般为6~7人。巡控组则负责24小时巡控,分4个班,每个班两个人。
死刑犯戴脚镣重点关押
黄埔区看守所一共有48个监室,按照规定,每个监室羁押人员在12人左右,死刑犯则被羁押在重点监室。在一般人印象中,死刑犯应该单独关押,而事实恰好相反。麦副所长介绍,单独关押死刑犯情况不好把握,且在人多的环境中,死刑犯的情况可以更及时地得到反馈。为了更好地管理死刑犯,重点监室由两个监室合并而成。另外,死刑犯睡觉也需人值班看管,这样可使死刑犯24小时处于监控之下。
据了解,重点监室内的其他关押人员,都属于性格稳定,政治觉悟较高,比较容易管理的一类,这样一来,让死刑犯处于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可减少风险的发生。
不过,死刑犯关押不同于其他类型关押人员的一点就是,死刑犯还需要加戴脚镣,并限制活动自由。麦副所长介绍,黄埔区看守所内的死刑犯要求“定镣”,即两脚戴上铁链,铁链穿过地面立起的环,死刑犯可活动的范围仅有手臂展开距离。“吃喝拉撒都在这里,需要有人伺候。”麦副所长说,死刑犯在大小便时会有人拿痰盂过来,需要洗脸则有人把脸盆端进来。
故事
走上刑场的死刑犯 装疯卖傻 精神鉴定成救命稻草
麦副所长介绍,黄埔区看守所去年共关押四名死刑犯,肖清波看管了两名死刑犯,其中一名已由死刑转为死缓,而另一名死刑犯王某,是看守所中最“臭名远扬”的一个。
2011年11月,40多岁的安徽人王某,因感情纠纷将女朋友杀死。案发后,他在东莞被警方抓获,并因故意杀人罪于12月18日关押在黄埔区看守所。关押期间,王某假装自己患有精神病,拒不承认杀人事实。但后来经审讯,王某终于供认其犯罪事实。没想到,在供认后,王某又后悔了,再次在监室装疯卖傻、辱骂管教及同监室人员、撕拉衣服、绝食等。
2012年,刚从部队转业而来的肖清波就接到了这个“烫手山芋”。接手后的一段时间,王某跟肖清波处于互相摸索的状态,并没有过多地闹事。
同年11月14日,王某一审被判处死刑。为稳定王某的情绪,肖清波当晚赶到监室开导王某,并鼓励他上诉。在一边上诉的过程中,王某意识到,正常人需负刑事责任,精神患者或可免去刑事责任,精神鉴定成了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王某继续在监室里装疯卖傻、绝食,他要让大家误以为他是神经病,并多次提出要到医院进行鉴定。不久后,王某做了一次精神鉴定,专家给出的意见是王某精神正常,看守所知道王某的“心思”,并没有给他第二次的鉴定机会。
良心发现 曾两度捐赠困难儿童
因案件性质过于恶劣,2013年11月6日,二审裁定维持原判,当得知“死刑”事实无法改变后,王某便经常失眠、产生幻觉,于是向看守所里申请提供安眠药。为防止王某将安眠药积攒下来用于自杀,肖清波专门安排了两名同监室在押人员每晚监督王某的吃药情况。
经最高院复核下来,王某已再无翻案机会,在肖清波等看管员的教导下,王某渐渐地接受了“死刑”的判处结果,安静地等待执行期的到来。这段时间里,王某情绪较稳定,同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良心上过不去,打算采取一些行动来回馈社会。
一天在看报纸时,王某偶然看到一个家庭困难需捐助的女孩的信息,立即将该信息裁剪下来,交给了肖清波,并告知打算给这个女孩捐助500元,肖清波按照流程顺利帮王某捐赠了500元。今年2月份,一条重症孩子就医需巨额医药费的新闻消息再次触动了王某,他再次拿出500元让肖清波转寄给这个孩子。
“他有五个兄弟,一个姐姐,一个妹妹。”肖清波说,他们每月会寄给王某几百元钱,这些钱王某平时用来购买牛奶、面包等食品。同时,黄埔区看守所规定,在押人员消费要“限高”,每个月消费不能超过500元,基于上诉原因,王某两次捐赠都选择了500元,这已是他所能捐赠的极限了。
执行枪决 死前一路“喋喋不休”
王某上“刑场”前的最后一晚显得十分平静。今年4月份,高院死刑复核结果下来了,王某因案件性质恶劣,维持原判,4月23日执行死刑。“临刑前一晚也没告诉他,伙食、作息跟平时相同,不能让他察觉出异样。”肖清波说。
23日早上6点多,肖清波从家里拎了两只鸡腿和一盒牛奶来到看守所,打算给王某一顿像样的“断头饭”。“见到王某后,还是没有跟他提枪决的事情,只是婉转地说给他换一个看守所。”肖清波说,两人“心照不宣”,王某也知道“日子”到了。
从黄埔区看守所到死刑犯枪决地点,大巴开了40多分钟。肖清波坐在王某旁边,时不时给他递上根烟。“犯下了这样的错误,身体有病痛,今天解脱了,也算给死者一个交代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王某一路“喋喋不休”,对看守所及看管民警两年多的照顾表达了感恩之情。此外,他还简单处理了一下“后事”:平时买的水果、方便面、牛奶、面包交代肖清波,要一一送给监室里照顾他的好朋友。
早上不到8点,大巴到了死刑犯枪决地点,王某见到前来探望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情绪再也绷不住,当场嚎啕大哭。从2011年关进看守所到2014年奔赴刑场,黄埔区看守所成了王某人生旅途中最后的驿站,肖清波等看管人员则陪伴了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完成交付手续后,肖清波悄然离开,对于这个死刑犯,他感到惋惜,同时心里感到一点点的不舒服。当天中午,王某被执行枪决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