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揭阳头径村:鲍鱼养殖助贫困户增收

20.09.2020  19:42

揭阳市惠来县周田镇头径村是一个省定贫困村,在东莞广播电视台对口帮扶下,今年该村与揭阳市级龙头企业——惠来县海源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源达公司”)进行合作,投入扶贫资金,帮助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成为又一个产业帮扶项目。

带动农户从事鲍鱼养殖

找了他们很多次,但他们运作正常,盈利也还可以,对接受投资兴趣不大。”东莞派驻头径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小冬回忆。

海源达公司负责人詹伟杰也坦陈地说,一开始公司确实不想接受扶贫资金投资。后来,他在接受另一个扶贫项目时了解到,王小冬从东莞来到头径村,舍小家为大家,多年来为了扶贫工作勤恳付出,不求回报,做了大量工作,给村民带来实惠,让他深受感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企业也有义务和责任,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做点事。

最终,头径村投入扶贫资金240万元,在合作的3年里,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6户192人,每户每年可获得红利3000多元。海源达公司也向头径村额外提供20个就业岗位,目前有15名村民和5名贫困户在该公司打散工,每天工资100元至130元。

海源达公司养殖鲍鱼的时间已有30年,现有工厂化鲍鱼养殖场24个,是广东规模最大的工厂化鲍鱼养殖单位。与头径村合作后,海源达公司又陆续接受10多个村的投资,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由企业牵头并负责技术指导,带动农户从事鲍鱼养殖,公司对养殖户的产品进行收购。在海源达公司的10000个鲍鱼池中,目前有4000个提供给50户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吸收就近务工的农户80多人,季节性用工可以提供800个临时性就业岗位。

扩大投资可增千余岗位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产养殖销量出现萎缩,价格下行。为帮助企业开拓销售渠道,王小冬利用自身优势,从4月份开始谋划将传统销售向网红经济转型。8月份,组织在海边进行现场直播带货,达成采购意向订单超50万元。

随后,王小冬向海源达企业负责人提出产业大循环的想法,鼓励企业打造全产业链,从传统的鲍鱼养殖销售转向集养殖、成品加工、冷链运输、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与海源达公司的思考不谋而合。如今,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海源达公司在原来规模的基础上扩大了60亩,准备建设食品加工厂,项目投产后可为当地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在惠来县仙庵镇租下600亩土地,用于养殖鲍鱼和南美对虾,可为当地村集体经济增收,并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王小冬介绍,除了投资海源达公司,在对口帮扶过程中,他们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做好产业帮扶规划,还投资了明盛种养合作社项目带动村集体增收等项目。

数据显示,目前头径村集体收入18.42万元,今年预计达到26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2万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万元,已经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全媒体记者 林朝丰/文、图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