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别报道②丨援疆教师钟广春:志不酬家不返 师者当为“胡杨”

07.09.2020  13:42

寂寥大漠苍茫,越昆仑跨天山,志不酬家不返。经年且看,好男儿当胡杨!”一首原创作品《大漠·胡杨》,是大朗中学副校长钟广援疆的最好见证。援疆之路,钟广春奋力生长、自成一景。

率团支教 任重道远

2018年8月,受援疆先进人物事迹感召,钟广春响应国家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号召,毅然走上了支教之路。他曾任广东援疆支教东莞团团长、第三师四十一团学校挂职副校长。“组团式支教是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教育扶贫 挺举希望’的创新举措。‘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支教人员之多,来源之广,是史无前例的。”钟广春说,带领这样一支队伍,既是组织对他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全新的挑战。

离开熟悉的教学环境,去到陌生的学校,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让钟广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用仁爱之心在平凡的岗位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是钟广春始终秉承的教育格言。面对两地不同的教育理念,为让当地学生享受到来自沿海城市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钟广春全力推进广东教育援五个一工程。他组织支教教师通过专题讲座和组织跟岗形式,对学校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屡计开展105次培训,涉及1082人次,有效提升受援学校的管理理念和能力;充分发挥支教教师作用,推动“育苗工程”实质性突破,组织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涉及168人次(其中民族教师36人),广东教师进疆至今来给徒弟上示范课超过1600节,促进受援地青年教师的专业可持续成长,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融合 友好共建

大漠边疆与沿海城市,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钟广春的全力推动下,两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民族融合喜人。

为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他组建了第三师四十一团学校的“咏春传统文化社团”,亲自教学并组织了文化交流活动,传播武德精神,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认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扩大后方学校与受援学校共建“友好学校”的影响力,在他的努力协调下,东莞市大朗镇教育局共组织了四所学校与第三师五十一团中学、五十一团小学和五十一团幼儿园签订了“友好共建协议”,同时获得了大朗镇财政拨款30万元作为共建活动经费,有效促进了两地教育的合作交流。

作为民族团结的推动者、知识的传播者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者,钟广春经常与受援地的师生群众交往交流,辗转在促进民族团结的路上……对自己在新疆各受援校之间往返的路程,他曾开玩笑地说:“支教工作一直在路上,在新疆一年走过的路是我前四十几年的总和”。

日以继夜的工作,钟广春收获的不仅是受援地学校向上生长,还有浓浓师生情。“广东老师,请再为我上一节课”,支教期满,临别前,孩子们围住广东老师,依依不舍,场面特别感人,孩子们纷纷要求老师再上一节课,以尽师生情。

全媒体记者 张理萌/文

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