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援藏干部魏建坤:工作的地方海拔最高最艰苦

24.09.2015  11:45

东莞援藏干部、鲁朗镇副镇长魏建坤:

援藏干部中他工作的地方海拔最高最艰苦

作为代表他出席了西藏成立五十周年庆典

东莞时间网讯 40岁的魏建坤,援藏前做了10年医生,他最多的记忆是在石龙人民医院ICU里值夜班,那时候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医患矛盾。

2010年进藏后,魏建坤去了林芝县 卫生 服务中心,而从去年开始,他又住进了海拔3000多米的鲁朗国际 旅游 小镇现场工程指挥办公室。

作为医生,魏建坤非常清楚高原反应对身体的影响。

他可以清楚地说出血红蛋白指数受高反影响升高后,会使血液浓黏度变高,容易阻塞血管,但他又非常坚定地认为,自己既然从一开始就跟进鲁朗项目,就应该待到项目完成再离开。

因此,他一再地延长了援藏的年限,从1年半到3年,从3年到6年,直到女儿跟他说“我没话跟你讲”。

魏建坤用一个理科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在海拔最高的援建项目指挥部里认真地实践了自己的援藏誓言。

进藏支医

告别13个月大的女儿最心酸

2000年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魏建坤做了一名临床医生。

1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有5年是在ICU度过的。

魏建坤认为,10年从医已把他变成了一个熟练的医师,甚至可称得上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专家。

回想起这段在医院工作的日子,他说压力很大,要面对复杂的医患矛盾,还要常常上夜班。

2010年7月,魏建坤的命运发生转折,他被选派进入当时的林芝县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那时,女儿才刚刚1岁零1个月大,刚会喊“爸爸”。到了林芝后,魏建坤就通过QQ视频与家人联系,镜头前的女儿会咿咿呀呀地挥动小手,让他感觉不那么孤独。

有一年中秋节,魏建坤休假回家探亲,结果飞机晚点,他没能与家人一起过中秋。

夜里2点到家时,女儿已经入睡,第二天孩子醒来,魏建坤却发现孩子已经不认识他了。

“她看着我,又不声又不响,我真的很难过。”魏建坤回忆道。

工作转型

住进建设工地一周忙7天

今年起,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建设指挥部从区政府迁到了工地上,在政府办公一年多刚刚习惯了公务员节奏的魏建坤,突然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工作量陡然增多。“工地与在政府那边还是有很大差异,我们有个口号叫做五加二、白加黑,基本是这种状态。”魏建坤说。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现场工程指挥办公室,下分五个部门,魏建坤所在的综合部的职能相当于政府办公室,工作比较繁多。

“全新的工作模式,很多都不是我擅长的内容。”转型对魏建坤来说,有点急,“特别是这个项目受上级重视,接受考察多,要求高,挑战大。”

由于经常要在工地上跑,魏建坤形容是“赶鸭子上架”。

“刚开始写报告给领导看,被改得面目全非,现在慢慢地也能完成得比较好了,不过还是有一部分比较深入的技术问题不能掌握得很清楚。现在算是勉强达到上级要求吧。”魏建坤谦虚地说。

事实上,今年经魏建坤手上出的公文,已有81份,去年超过了150份;经他处理的来往信函,去年有250多份,今年已经到120多份。有些项目报告多达十几页。

破除难题

争取土地安置好拆迁商户

在跟进鲁朗小镇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如牛毛,大到征收国有土地,小到一家一户的拆迁工作。

例如第六批援藏工作定的征地拆迁面积并不太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扩大,就涉及到一个国有林场的征地,结果魏建坤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原来,这个林场属于林芝地区管理,而鲁朗小镇项目是县一级工程。一开始,魏建坤连林场的负责人都见不到,“要么找不到,要么打电话他不接,要么就是开价特别高,谈也没法谈,基本就没下文。后来没办法,只能通过林芝市委召开协调会,才把征地的事解决了。”

除了面对高级别的国有企业,个体商户也是魏建坤不得不应对的。在魏建坤参与对商户的谈判中,有一家饭店谈好了条件,但是在搬迁过程中一拖再拖,不肯动。

“因为是旅游旺季,走318国道过来的游客必经此地。”魏建坤说,这家店主就一直不肯动,担心搬过去生意会受影响。“后来我们做了很大的工作,给了他最好的搬迁位置,现在他的生意也是最好的。现在这个老板看到我们都在笑。”

涉及到的拆迁商户共有230多户,魏建坤都本着不与老百姓争利的原则,把问题解决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