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16名援鄂医护“复工”后坚守或请缨抗疫关键岗位
大洋网讯 自驰援湖北抗疫归来后,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16名医护人员再次请战,来到从化区抗疫一线继续“战斗”。他们有的从比较“安全”的心血管科、神经外科调去了感染科、发热门诊、老人院;有的从舒适的空调病房调去了医院急诊室外的分诊台,在烈日下穿着隔离服、防护面罩,对来看病的病人进行分诊和预检;很多援鄂医生们则回到呼吸科、重症科、急诊科等科室,继续着他们与病魔的较量。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近了这些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了解他们在从化一线抗疫的故事。“我们要用在前线学习的经验,来保护我们美丽的从化。”援鄂护士罗桂华说。
离开病房再战分诊台
5月8日下午,骄阳似火。尽管有遮阳篷,但室外没有风扇和空调,站在南医五院急诊室外的预检分诊台下,记者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给患者分诊的护士们更是如此,大热天仍要穿着隔离衣和防护面罩,汗水就沿着她们的头发尖不停往下滴。
“很热,非常热,你看我的汗。”一个月前刚从荆州回来的神经内科护士彭莹莹、神经外科护士罗桂华都没有回原来的科室,而是主动提出要在分诊台前分流病人,而这绝对是一件艰苦而危险的工作。
彭莹莹说:“5月1日那天有35℃,来看病的人特别多,我们一共分诊了1600多个病人,这还不包括家属,虽然天很热,但我们也要熬过去,我们真心希望疫情快点过去。”
彭莹莹
彭莹莹介绍,每个患者和家属进医院大楼前,都必须填一张声明卡,她们则要负责为大家测量体温,筛查出是否有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的人员。
“我每天上班时间不一样,通常是7时30分到11时30分,下午2时到5时,这里安不了电扇,就只能拿一个可充电的小风扇吹,没电了就只能用扇子扇,但其实也没有时间扇,因为来的病人很多,要为大家解释的东西也很多。”彭莹莹说。
罗桂华
另一旁的罗桂华同样热得气喘吁吁:“今天早上上班才1个小时,我隔离衣里面的衣服已经湿了一件。一上午我就换了两件衣服,上午的太阳是直接照射到我们的,回来上班一个月,我感觉自己整整黑了一圈。”
罗桂华说:“我们一直在分工扛着,分诊台共有3个人上班,我下午2时先来,后面还会有人分批来上班,同事来了之后,我们就分批进入室内喝水,休息室有空调、能洗澡。现在也只能靠大量喝水来防止自己中暑了。”
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因为近期复工复产复学的人数增多,加之很多手术病人都需要在术前做核酸检测。近日,南医五院还开设了“复工复产”门诊。
医生莫文婷曾在支援荆州时负责医疗管理组工作,回到医院后,她也参与了“复工复产”门诊的坐诊:“我工作的内容是给人们做核酸检测,做流行病学调查,排除一些潜在感染危险因素。我们门诊是5月4日开诊的,平均每天要做400多人次。而此前我们也开展了很多次核酸检测,光是五一前就做了3350例,工作量很大。我们还到学校里,帮学生做咽拭子的采集和送检。”
莫文婷
莫文婷说,坐诊时她要穿隔离衣,戴N95口罩,“我曾一天接诊了118人次,到最后口干舌燥,满身是汗。因为坐诊时,会有一些患者对做核酸检测不太理解,我就会结合国内外的形势跟他讲,我们现在能把疫情控制得这么好,作为中国人是倍感荣幸的,经过我的解释之后,这些患者也就很乐意接受检测了。”
从隔离病房再到隔离病房
此前在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救治中心支援工作的心血管科护士郭远雯,回来后直接去了医院感染科做支援。
她告诉记者,医院的感染科目前已是一个隔离病区,主要收治和观察一些境外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因为在湖北抗疫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所以我们16人回从化后又决定再战,我就又来到隔离病区工作。在这里主要负责给密切接触者采血、采咽拭子,如果确诊了,则送到市八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郭远雯
郭远雯说,目前病区里还住着几个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因为同一航班上有人确诊,他们成了密切接触者,正在这里接受隔离观察,“这些留学生来到医院后其实很有归属感,入境之后他们就非常放松了,而且我们的护士一直很关心他们,大家的心态普遍都很好,偶尔遇到有些心态不好的,我们会和他们多聊聊天,他们也就不那么焦虑了。”
郭远雯说,为了避免过多接触这些留学生,她主要在玻璃窗边和他们聊天,“刚开始帮他们抽血时,一些留学生还很担心,我就告诉他们,我是从湖北回来的,我有经验,你不要怕。他们就很信任我们,很愿意听我们讲在湖北抗疫的故事,这也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希望疫情快点过去,我又能穿着护士服轻松走路,再不穿这不透气的防护服。”郭远雯说。
“经过抗疫更加敬畏生命”
急诊科大夫郑汝刚回来短暂地与家人团聚后,4月上旬就又回到了医院的急诊科。他的妻子在监狱工作,按照规定要住在监狱隔离执勤,直到5月上旬才回来休整。
郑汝刚
郑汝刚说:“她上班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带孩子,两个孩子一个放我爸妈那边,一个放我岳父母那边,我在中间两头跑,女儿6岁,儿子2岁。我儿子一开始不认识我了,看到我有点愣神,我叫了他一声后,他才反应过来。”
“其实我不大愿意和孩子讲在湖北的经历,因为我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工作完了我们就又回来了。这是我们的义务。”郑汝刚说。
重新回到呼吸内科岗位上的大夫廖画则说,“以往来我这里最多的是流感的病人,但现在流感真的很少见了,这要归功于戴口罩,大家都戴口罩后,流感病人真的少了很多。”
廖画
廖画告诉记者,回来工作之后感觉很亲切。“有个老病号在新闻上看到我回来了,就特地挂了我的号,他没有不舒服、也不用拿药,就是过来看我一眼。然后对我说,‘哎,你没瘦哦,精神还挺好的’。”
ICU医生陈毅飞也回到了所在科室。“我一直在关注荆州那个上ECMO的病人。前几天这位病人终于脱机了,真是非常振奋人心。这让我感到,我们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下来,他们才有了希望。”
陈毅飞
陈毅飞的科室目前还没有开展ECMO救治,而这次去荆州抗疫,他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学习了ECMO:“我们在荆州边学边做,这次回来,我们院长特别提到,要开展ECMO,虽然ECMO使用的病例少一些,但有这个机子,有这个技术,我们就能给危重病人带来新的救治希望。”
何碧君
和陈毅飞同往荆州驰援的ICU护士何碧君说,在荆州时,她就感到新冠肺炎病人都很孤独,需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和心理上的折磨,而如今回到ICU病房,因为特殊时期,家属也不能探视,“现在对于病人我会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只要有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我都会主动多看看、安慰他们。”
“湖北之行感触很深,经过抗疫,我对生命更加敬畏,更加珍惜生命。此外,医疗队员们的团结精神,以及我们对患者,对每个生命的尊敬,都让我特别感动。”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翟燕珍总结道。
翟燕珍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