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侦察传纸条 硬汉扶贫见柔情

23.04.2015  10:03

郑俊杰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建立起了亲人般的感情。

  ●特约记者 张炳锋 廖伟军

  能叫出每一个贫困户的名字,知道他们住在哪里,知道每一个自然村的路怎么走,一年320多天住在村里……,他不是村干部,却比村干部还熟悉村里的情况,他不是村里人,但村里人人认识他。他就是广州番禺区市桥街道办对口帮扶五华县棉洋镇桥江村的驻村干部郑俊杰,大伙都称呼他为“郑组长”。

  真心较劲,“侦察”民情真帮扶

  2013年7月,郑俊杰接受任务后来到桥江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他到村里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核查贫困户帮扶对象的真实情况。“他去核实情况从来不告诉村干部,自己一个人挨家挨户去问,远一点的就搭摩托车去。”桥江村支部书记廖恩探告诉笔者,郑俊杰在开展驻村工作时,还拿出他在部队服役期间的“侦察”本领,为此还闹过不少误会。据介绍,郑俊杰在核查其中贫困户廖恩存时,因找不到他家,他便认为是廖恩探的亲戚,是特殊照顾的对象,因为他们的名字只是一字之差。廖恩探在百般解释无效后,于第二天冒着大雨带着他见到了廖恩存一家。随后,郑俊杰便拿出随身携带的“武器”——照相机,把廖恩存一家吃的、住的和穿的,一一拍照记录在案。“这是扶贫的证据嘛。”郑俊杰笑呵呵地说。

  郑俊杰这一较劲的工作作风,桥江村的村干部一开始还是难以接受的。“他能说出哪个村干部与贫困户是否有亲戚关系,几乎每一个村干部都被他怀疑过,在扶贫上向自己的亲戚倾斜。”廖恩探说,他的这种做法令村干部感觉不被信任。但郑俊杰却认定了死理,该调查的调查。一个月后,他独自一人把243户贫困户全部调查核实完毕,与当初村干部上报的名单相差无几。同时,郑俊杰认为,只要是真贫困户,不管什么时候,该帮扶的就要帮扶,于是在今年初把一户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新增为帮扶对象。

  郑俊杰较真的脾气一发不可收拾。他认为来到桥江村不仅仅是扶贫,而且要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员,有义务帮助村里全面发展。同时,他还认为光他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不了多少,需要制度的约束,促使全体村民自觉遵守。为此,他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从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形成了一整套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治保委员会职责》、《综治维稳工作制度》、《反邪教工作信息员职责》等。“桥江村是全县第一个制订《反邪教工作信息员职责》的村。”棉洋镇党委副书记曾映贤表示,一整套的制度约束不仅转变了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也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支持,同时促进了村风民风的转变,特别是扶贫方面,没有收到群众的任何投诉。

  硬汉柔情,纸条传情暖门庭

  在挨家挨户“侦察”贫困户情况的过程中,精神病患者刘冬花和她的5个孩子的贫困潦倒生活,引起了郑俊杰关注。据廖恩探介绍,刘冬花的丈夫于2013年7月患病去世后,刘冬花和她的5个孩子就仅靠政府的低保救济生活,其中2个孩子在桥江中学读书,3个孩子在桥江小学读书,孩子们的成长是郑俊杰最为担忧的。

  “现在最担心他们的营养和教育问题。”郑俊杰坦言道。为此,郑俊杰还专门联系了番禺区市桥商会副会长麦智超每月赞助1500元,改善他们的生活,并通过与桥江中学协商,让刘冬花一家6口人在学校食堂用餐。“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沟通比较困难,我就叫他们写纸条告诉我。”郑俊杰说,从此以后他每周都会收到小纸条。“2014年8月底,他们写条子说想吃蛋糕,郑俊杰就跑到10公里外的圩镇买来蛋糕。”桥江村村干部廖宏佳感动地说,那是她印象中刘冬花一家第一次吃上蛋糕,为此,他们一家还在吃蛋糕前拍了合影。

  采访郑俊杰当天,笔者和郑俊杰一起还专门去看望了他们。“郑组长来啦!”刚下车就听到了一对小兄弟一边喊一边往屋里跑。不一会,他们姐弟五人就一起从屋里走出来,平时乱糟糟的刘冬花也在忙着收拾起掉在地上的被褥。“你们的作业做得怎么样?”郑俊杰一进屋就催着检查孩子们的家庭作业,俨然把他们当做自家的孩子,“周末要打扫一下卫生,要帮妈妈洗洗头”。

  因为郑俊杰平日里对他们关照颇多,孩子们也显得和他特别亲热。因为他的到来,这个曾经冷落的门庭得到了久违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