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城市管理 需多些换位思考

16.01.2015  12:36

  [辣评]

  林德培

  本报13日报道,去年梅县区数字化城管平台受理案卷逾500宗,其中309宗通过平台的投诉渠道子系统“12319热线” 举报完成受理,占比超过六成。城管热线吸引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成效初显。

  说起城管的职责,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追逐小贩”、“暴力执法”。显然,公众对城管的成见颇深,城管被污名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街面暴力执法和城管执法过程遭遇恶语相向或拳脚相加的形象被放大,而其他职能却被忽视。其实,城管工作不仅仅是规范整治街面乱摆卖,还包括环境卫生管理、景观管理、燃气安全管理、生活废弃物管理、泥头车管理、病媒生物防控、控烟等等。

  城市管理工作,是每个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民生与市容的矛盾、执法管理与服务疏导的矛盾、硬性执法与柔性关怀的矛盾似乎无法避免。其实不然,城管工作是直接面对市民的,而市民参与城管工作,受益的正是市民自己,两者理当是最亲密的关系。

  梅县区通过数字化城管平台,发动、鼓励社会公众主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及时反映、帮助城市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得到有效信息,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化解各类冲突和矛盾。这种尊重百姓在城市管理中的话语权,主动邀请群众“发声”的方式,反映了城管队伍由决策者向执行者和服务者转变,普通公众正逐渐扮演起城市管理者的主角,值得推而广之。

  当然,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城市在快速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城管工作不可能因为数字化受理平台的建立而一劳永逸。要想更广泛地争取市民的支持和参与,城管部门需要持久性地打造自身亲和力。首先,在社区与街道之间、单位与道路之间、广场与绿地之间、区域与交际之间等,要实行资源网络共享、信息网络互通、执法网络公开、问题集中解决等程序,避免出现冲突执法、跨区执法、执法盲区、无人执法等怪象。其次,对居民反映和投诉的城市问题要有作为,要认真完成好收录、整理、上报、处理、反馈等环节。此外,在这种模式下,还要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摸索研究新办法,才能适应我市城区扩容提质面临的城市管理需求。